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32章 1991年吉林持枪袭击派出所和检察院干部案

第32章 1991年吉林持枪袭击派出所和检察院干部案

手还没有被抓住,而且部分民警认为,是不是李某冬抢了枪支又卖给了歹徒?

于是,在案发那天,几名干警立即前往看守所,继续对李晓冬上手段,并一定要李某冬说出:到底把抢来的枪支卖给了谁?

由于李某冬根本不是凶手,所以自然也交代不出枪的下落,而上面的领导内心很清楚,李某冬并不是凶手。

案件一下子又回到原点,前期工作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专案组再次召开案情分析会,从两名歹徒作案的凶残手法,并且白天枪杀检察院干部,夜间袭击派出所干警来看,如果是普通人,是不具备这个胆量的。

说明歹徒是有过犯罪前科,受过警方打击并有极度地仇视社会的罪恶心理。

歹徒每次作案的目的很明显,即为抢到枪支然后疯狂地继续作案。

很明显李某冬不是真凶,上面要求立即放人,尽快将真凶缉拿归案,此案中歹徒连续袭警,一度惊动了公安部,要求地方公安部门限期破案。

专案组立即组织了3000多民警,并兵分两班,进行地毯式的清查大行动。

一路人马即刻,对全市3万多电工和4万名焊工进行重新排查。

第二路重点深入各看守所,对4000多名第一次严打(83年)以来的罪犯及释放人员的名单,重新过筛。

就在两路人们进行紧张的排查之时,罪恶的歹徒仍在制造新的血案。

1991年10月16日,吉林市城建中专值班的保安被两名持枪男子打死,室内的保险柜被人反复砸撬无果后逃逸。

歹徒居然在警方全员排查时,顶风作案,丝毫没有收敛之意,专案组对于歹徒的罪恶行径感到极度愤怒。

从7月24日枪杀常某义到10月16日,短短的两个月,这两名歹徒疯狂作案,杀死包括警察在内共八人。

如果不尽快破案,穷凶极恶的歹徒,势必会连续制造新的血案。

【查积案,发现线索】

对于三万电工和西万焊工的排查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但不见任何线索反映上来。

但是,排查旧案组的那组民警却有了一些发现。

排查组长是一名很有经验的老刑警,他认为这两名罪犯一定是惯犯,于是,他们对全市前期还没侦破的积案,进行细致梳理,很快就发现了多起有关联的案件。

1988年7月的某日,一位早起晨练的老年人,走到龙潭山半山腰时,发现一名身穿运动服的男子被人用射钉枪,从后脑勺打死。

事后得知,此人是早晨上山背书备考,被歹徒突然袭击致死。

1990年2月22日,吉林市的一男子在夜行时,同样被人用射钉枪,突然从背后袭击。

由于当时被害人反应快,头偏了一下,钉子射中头部,但没有射入大脑,后经抢救,保住了性命。

当时两名被害人都是一个普通市民,没有与他人有仇的关联,经调查无果后,作为积压案件搁置。

这次在梳理时,老刑警认为,很可能是罪犯作案前測试枪的杀伤力,或者随机找路人练胆所致。

接着侦查员继续梳理其他案件,又发现了一件沉积的血案。

1990年11月15日夜晚8时,一名身穿便服的铁路警察下班回家,被人用射钉枪枪杀致死,钱包被人抢走,随时佩戴的一个空枪套仍在身上。

当时定性为谋财害命,依据是这名警察和平常人一样,穿的是便服。

在案件梳理时,侦查员认为,很可能这名民警被歹徒长期盯梢,并试图抢走其佩枪,当时只是因为他当天只戴着空枪套,歹徒误以为他携带有枪支。

因为案件的定性失误,才导致此案久未侦破。

经过认真的梳理,发现歹徒前后共作案二十几起,按照歹徒作案的区域,歹徒很可能是吉林市本地人或者至少在吉林市生活,有落脚点。

如果将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过筛,并将经常两人一起活动的对象作为目标,进行清查,再经过案发现场的脚印和指纹的对比,估计罪犯早己被绳之以法。

经过一个月的清查,7万相关人员被排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民警们付出了大量的辛苦,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这还不算,接着,专案组又下令对全市21万适龄男人再进行重新排查,规模空前。

正当大排查进行之时,排查积案的这个组有了惊人的发现。

排查有前科人员指纹信息的刑警,经过三轮过筛,没有发现与案发现场匹配的指纹,于是,他们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