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148章 青川血案(1)

第148章 青川血案(1)

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一条宽200米的白龙江蜿蜒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萝′?拉$小,说D ¢a追|?最??o新|{1章£¥节?tμ

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却曾因一场血腥的黑帮惨烈的火拼而震惊国人。

其导致火拼的原因居然是为了抢夺金矿的地盘。

这场火拼最终导致直接死亡人数高达18人,溺亡人数17人,失踪人数15人,死亡及失踪的总人数达到了50人。

这起案件背后,是淘金狂潮下的贪婪、混乱与暴力,也是一段被黑暗笼罩的历史。

青川县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这里有一条顺山边而流的白龙江,全长约576千米。

它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最终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汇入嘉陵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青川县沙州镇大湾村一带的白龙江河床,被人偶然发现了部分沙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白龙江流域的沙金资源逐渐被发现并开始开发。

实际上早在汉代,这里就发现了有金沙,但建国后,金砂开采一直属于国家专营,普通百姓无法涉足。

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经济,当地政府决定开放民间采金,这一决定如同一下子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瞬间点燃了无数人的发财梦。

一九八三年,青川县开始收取费用办理采金许可证,每个证收费一千多元。

随着时间推移,许可证价格逐年攀升,到一九九四年,价格已涨到四万多元。

尽管如此,淘金的利润仍然极为可观。据估算,一个好位置的金矿,淘金者一年最少能赚上万,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月收入才几十块。

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大批淘金者涌入青川,其中不乏社会闲散人员、两劳释放分子,甚至一些有组织的团伙。

无序的开采与混乱

青川县的淘金高潮出现在九十年代。一九九六年,国家规划在白龙江上一座修建宝珠寺电站,这意味着白龙江将变成白龙湖,原有河道将被淹没,淘金活动将不复存在。

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当地政府决定允许民间无限制淘金,并宣布可以进行两年的最后抢挖开采。

在利益的驱动下,当地政府在短短两年内发放了几百个采金许可证,几乎没有任何审核程序,只要交钱就能办证。

黄灿灿的金子自古以来都是趋之若鹜的财富象征。

一时间,青川县的白龙江畔人山人海,每天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在河段上淘金。¨齐_盛~小?说?网- \免/费?阅`读?这里被称为“金河坝”,成为了淘金者们的天堂。

然而,这种无序的开采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由于当地警力不足,加上县里财政困难,当地政府几乎无法对这些淘金者进行有效管理。

许可证发了,这些人就会穷尽办法,抓住这有期限的两年时间,狠狠地赶紧捞一桶金,不然错过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一时间,整个河床区域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

在淘金热潮的推动下,青川县的治安形势急剧恶化。由于淘金者中混杂着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两劳释放分子,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频繁发生。

当时,这里也成了那些少数黑恶势力以暴力掠夺者们的活跃的天堂。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各股较大的淘金团伙纷纷武装起来,形成了多个黑帮势力。

黑帮的崛起与冲突

青川县本地的黑帮势力以李洪为首。李洪本来不是这个地方的人,他原籍四川射洪县,但在青川生活多年,娶妻生子,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人物。

射洪县(目前升为县级市)在青川县正南30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他听说北边邻县有金矿,专程赶过来“淘金”的。

他凭借多年的江湖混迹经验,结识了黑白两道的众多朋友,逐渐成为了青川县的一霸。

李洪的势力主要依靠当地的地头蛇和一些无业青年,他们手持砍刀、火药枪,甚至制式枪支,为李洪看守金矿,收取保护费,同时也进行“黑吃黑”的活动,抢夺其他金老板的矿产资源。

与此同时,另外一股外来势力也不甘示弱。以李代明为首的团伙,成为了李洪的主要对手。

李代明是江油武都镇人,江油是在青川西南边,与青川相距150多公里,也就是说,这两股势力都不是青川本地人,都是慕“金”而来的。

李代明原本是江油第一建筑公司武都分公司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