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情债【李幼斌主演的电视剧】 > 番外1 姜七嫂的新传说

番外1 姜七嫂的新传说

从流云沟到龙王镇,需要经过一面坡,大约是二十几里地。

龙王镇人口不多,地盘也不大,可传闻却不少。人们常常抓住一个话头一首传下去,不传个水落石出决不善罢甘休。有关姜七嫂和朱西的传闻,足足谈了几十年,己经写在番内篇:《情债》里,而今再次踏入流云沟,竟意外收获了新的传说。这个传说完全颠覆了我对姜七嫂和朱西以及姜七的看法。

《情债》是根据这个传说编出来的,真实的姜七嫂实际上是下面的这个故事。本来去龙王镇收集素材是为了完善《情债》,可没想到,我居然又获得了一个颠覆性的故事,所以就产生了给《情债》写番外的想法。

经过多次走访核实,决定把真实的姜七嫂写出来。让大家多角度的去理解一个女人。番外篇:《姜七嫂的桃花运》,单从这个书名,大家就应该知道这是哪方面的题材,我就不多说了,看故事吧。

其实,姜七嫂不住在流云沟,她的娘家是龙王镇的。她和朱西也不是什么拉帮套的关系,实际是偷情,而且不仅仅是偷情,还涉及到谋害亲夫。

这可能有点炸裂,颠覆了之前的阅读,不过,你可以把这个作为原始生活去看待,多少了解一下从素材到小说的一个思维过程。

你完全可以清空之前关于姜七嫂的故事,现在你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听有关姜七嫂的一切,重新审视这个女人的一生。

我们先从龙王镇说起吧。

龙王镇的寡妇多,老辈人说,这和镇西修的龙王庙有关。

龙王爷是鳏夫,年轻的时候,龙王奶奶就化做青龙腾云驾雾升天了,离开了龙王爷,至于去干啥了,没人说过,闪得这大海之王孤零零地度着日日夜夜。这个说法真的有点扯了。

老龙王由此对异性便产生了报复心理,凡是能伸得上手的地方,他便让女人守寡,也让娘儿们尝尝孤独寂寞的滋味。

龙王镇造了庙,为龙王塑了像,自然也就在龙王爷的首辖之内,于是这山区小镇的女人便遭了罪。

细细品来,这种说法除了是迷信之外,还有些不合情理。龙王奶奶不顾夫妻之情甩手升天,老龙王拿世间凡人出什么气?做事得讲道理吧,可是这些传说就是不和你讲理,有些识文断字的人还找到了根据。

镇南卫生所专治红伤的沈五爷沈大夫就说:“什么事不可强信,又不能不信。‘鳏寡孤独’的‘鳏’字,为什么有个‘鱼’ 字旁?鱼便离不开水,凡水都归海。海主是谁? 不就是海龙王吗?可见鳏夫是从龙王爷那里得的名。”

当然,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那个时候谁还信这些?年轻人听了不反驳,只是笑。

“你笑啥?”人怕激,水怕顺,这一笑,把沈大夫笑怒了,他说,“咱龙王镇,寡妇就是多 ! ”

这也是实话,龙王镇的寡妇确实不少。寡妇多,自然故事也就多。

寡妇多的原因和它的历史根源以及“寡妇”二字的含义有关。

民国年间的龙王镇就寡妇遍地,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寡妇镇。

龙王镇地处深山老林之中,松花江从镇边滚滚流过。这里的男人大多是放山的把头和跑排的木帮,自然长年不在家。一人漂泊在外,家里便扔下女人孤孤单单地挨时度日。龙王镇人便把这样的女人称为“守活寡的”,或者叫做“沾寡”, 似乎有沾了寡妇边儿的含义。

另外,解放前镇上还有一些专靠卖身过活的女人,每到跑排季节,便靠上一两个木帮把头,排期一过,又守起空房来。对这种女人,龙王镇称作“季寡”,这是有季节性的。如果友友们喜欢,等这部番外写完,咱们可以接着再来一篇番外番,专门写写解放前龙王镇的寡妇们。

好,余话不多说,咱们还是回到姜七嫂的故事吧。

在龙王镇,夫死守节,离婚后而不嫁者,是名正言顺的寡妇,这是正牌的。寡妇中的正规军。

这些形形色色的寡妇加在一起,数量怎能不多吗?

而姜七嫂则是最后一种,她和丈夫姜老七离婚了。那是70年代的事情,掐指一算,整整守寡十五个年头,十五年里,她一首领着女儿姜大丫过日子, 纯属寡妇群儿里的正宗。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龙王镇历来是风言的产地,于是关于姜七嫂的传闻便层出不穷了。

远的不说,这天掌灯以后人们中就传播着一件惊人的奇闻——姜七嫂要雇前夫“六大郎”,也就是离婚十多年的姜老七当帮工!

说到这,再简单说两句“六大郎”这个外号的来由。

姜七嫂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