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西斜的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杨国庆站在楼下边抽烟边等着老赵。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wodebooks.com
老赵领着外孙刚下楼,却被刚买菜回来的老周碰上了:““哎呀,我说你们这一天到晚可真够忙活的!还要带着孩子出去,不小心冻感冒了可咋办哟!”老周皱起了眉头。
小外孙似乎也不太愿意跟姥爷出去,紧紧拽着姥姥的衣角不肯松手。毕竟,从出生三个月后女儿回q市上班起,白天晚上都是姥姥在悉心照料着他。
杨国庆只是笑着扬扬手。老周又说:“你们去吧,不吃晚饭提前说一声,别喝酒。”老赵就嗯嗯啊啊地走了。
杨国庆嘴里的“老地方”是一家名叫“地道茶味”的茶叶店,老板是个在c市做了快三十年生意的云南人,姓吴,杨国庆的朋友,老赵认识,只是退休后才来往多些。
老赵对茶情有独钟却对茶道不甚关注,喜欢喝清新淡雅的龙井茶。上班的时候大多在办公室,讲究的是茶杯通透、茶汤清亮。用高硼硅钢化玻璃口杯泡一杯“明前龙井”,是他最喜欢的喝茶方式。这个时候,对于老赵来说,手中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杯普通的茶水,更是一种独处的宁静。
与老赵不同,杨国庆则钟情于功夫茶,而且几乎只喝普洱。每逢闲暇时光,他总是喜欢邀上三五好友,围坐在茶台前,轻斟慢饮,谈天说地。所以,品茶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是变成了一种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方式。
杨国庆是有这个条件的。不知从何时起,c 市这座位于西北地区的小城也悄然兴起了茶台之风。尤其是那些来自外地的老板们,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店铺门面里,往往都能看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茶台。而善于交际、人脉广泛的杨国庆自然是这种地方的常客,时常穿梭于其中。
“地道茶味”茶叶店距老赵所住的地方相距这里不过几百米而已。虽说管理部门规定了临街门面招牌统一的大小样式,但湖兰底色亚光金色大字的牌匾和旁边或红或黄的其它招牌相比,还是有些别具一格。
店里两侧靠墙是一排排古香古色的木质货架,上面整齐地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茶叶罐。这些罐子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有的罐体绘着细腻的山水图案,有的则雕刻着精美的花鸟虫鱼,无一不展现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墙壁上还挂着几幅泛黄的字画,笔锋苍劲有力,墨香四溢。靠后墙处摆放着一张老船木茶台和几把明式仿古椅。
店内却冷冷清清,无客。
茶台主座上,一袭白色长裙套装的女店员手中捧着一本书,正看的津津有味。听见门铃声,急忙放下书,迅速站起身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热情地说道:“哎呀,杨哥您来了!老板这会儿不在,楼上没人,我这就给您们烧水去。”
店员是个手脚麻利的中年女子。如今这年头,光凭中年女士们的衣着打扮和面容相貌,还真是难以猜出她们的真实年龄。老赵之前倒是与她打过几次交道,知晓她姓姜,来客都会尊称一声“姜老师”。所以,老赵只是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表示打过招呼。
杨国庆笑着道:“那敢劳姜老师大驾,我们自己烧水就行。”然而,姜老师却执意不肯,尾随他们来到二楼,仔细地擦拭那张宽敞明亮、一尘不染的大茶台,烧上水才说:“你们慢慢喝,我去招呼下面。”然后风情万种地一笑,方才款款下楼。
杨国庆端坐在主位上,动作娴熟地泡着茶,老赵静静地坐在对面专注于手中的手机屏幕,手指不停地滑动着。
两人已经默默地喝了好几盅茶水,旁边的烟灰缸里还躺着几支刚刚燃尽的香烟。然而,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杨国庆泡茶的过程中,老赵始终保持着低头看手机的姿势。尽管他用眼角的余光瞥见杨国庆时不时地朝自己这边瞅上几眼,但他装作若无其事,仿佛完全没有察觉到对方的目光一般。此刻,老赵心里暗自打定主意,只要杨国庆不开口,他绝对不会主动发问。
终于,杨国庆按捺不住率先打破了沉默。笑着轻声问道:“下午想吃点什么呢?”并非老赵所想象中的那般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
听到杨国庆的问话,老赵连头都没有抬,犹如雕塑般的面庞上,没有丝毫表情的波动,就像是一潭死水一般平静无波。只是淡淡地回应道:“回家吃。”声音轻得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其吹散。
杨国庆见状,先是微微一愣,随后便忍不住笑了:“哈哈,整整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