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共和国刑侦要案全纪录 > 一个木匠的梦海摄心局

一个木匠的梦海摄心局

一幅宏伟蓝图:将宁夏宾馆改造成集高端酒店、商务办公、豪华公寓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地标,建成后不仅能极大提升城市形象,还将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他巧舌如簧,声称自己的公司在国内外拥有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足以承担此项改造工程。

为了让政府官员相信他的实力,王细牛不仅展示了伪造的公司财务报表、项目成功案例等资料,还邀请一些所谓的“行业专家”为他站台背书。在一系列精心布局下,当地政府部分官员逐渐被他的表象所迷惑,陷入了他的“梦海摄心局”。

在取得政府初步信任后,王细牛成功获取了宁夏宾馆改造项目的相关权益。他先以项目前期筹备为由,要求政府对宁夏宾馆进行拆迁。\如^闻·罔. -已¨发~布!蕞-芯\彰·结^政府出于对项目前景的期待,按照他的要求推进拆迁工作。然而,王细牛所谓的投资却迟迟未到位。

与此同时,王细牛为了营造公司资金雄厚的假象,委托中介机构出具隐瞒重要事实的验资报告。他先是套取公司自有资金 5000 万元,通过复杂的地下钱庄渠道,在黑市以略低于市场汇率的价格兑换成约 700 万美元,随后将这 700 万美元打入他在香港注册的经营公司账户。紧接着,他又以该经营公司对宁夏项目进行投资的名义,将这 700 万美元打回宁夏的验资账户,伪装成公司雄厚实力的证明。

随着拆迁工作的推进,项目却毫无实质性进展,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王细牛开始以各种理由向政府和一些参与项目的企业索要资金。他向政府提出,项目需要缴纳一笔高额的土地出让金,金额高达 8000 万元,声称这是项目合法化与顺利推进的关键。政府在他的蛊惑下,考虑到项目己经启动且前期投入巨大,为了避免项目夭折,最终同意先垫付 5000 万元,王细牛承诺剩余 3000 万元由他的公司尽快补齐。然而,这笔钱一到账,王细牛便将其中 2000 万元转移至他在其他地区秘密开设的账户,用于个人奢华生活的挥霍以及填补之前行骗造成的资金漏洞。

对于参与项目的企业,王细牛则以工程预付款、材料采购定金等名义索要资金。他与一家建筑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声称急需采购一批价值 2000 万元的高档建材用于项目建设,并要求供应商先支付 500 万元的定金,承诺项目开工后立即支付剩余款项并给予丰厚的利润回报。供应商在王细牛描绘的美好前景以及“海梦射心局”的影响下,虽心有疑虑但最终还是支付了定金。可这笔定金到账后,王细牛却将其挪作他用,根本没有用于所谓的项目建材采购。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他前期假象迷惑的人,在“梦海摄心局”的影响下,虽然心中有所疑虑,但在他的不断蛊惑下,不断自我催眠,认为项目最终一定会成功,从而继续投入资金,越陷越深。

在宁夏的骗局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王细牛又将目光瞄准了呼和浩特。2005 年,呼和浩特市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市公安局指挥大楼被炸掉,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众多原本中标的建筑企业纷纷对后续项目望而却步,不敢贸然垫资经营。

王细牛一首都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实施他的诈骗计划,而这次他终于瞅准了呼和浩特这个城市。他怀揣着精心策划的诈骗方案,如饿虎扑食一般,迫不及待地奔向了这座城市。

一到呼和浩特,王细牛便立刻展开了他的行动。他西处奔走,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接触,以投资建设该市的 CBD 项目为幌子,开始了他新一轮的行骗之旅。

在与这些人交谈时,王细牛口若悬河,将他所描绘的那个商业开发项目吹嘘得天花乱坠。他声称这个项目规模极其宏大,不仅会成为呼和浩特的新地标,还将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飞速发展。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个项目将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利益和繁荣。

为了骗取信任,王细牛故技重施。他邀请某建筑公司老总到内蒙古饭店的金顶大帐吃饭,并特意安排当地一位领导作陪。席间,领导在王细牛的刻意安排下,拍着王细牛的肩膀向建筑公司老总表示王细牛“很有实力”。这一举动让建筑公司老总瞬间对王细牛的实力深信不疑,就此落入王细牛精心布置的“梦海摄心局”。

此后,王细牛以项目投标为由,成功骗得中建三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 25 家投标单位共计 4688 万余元的投标履约保证金。他还不满足于此,又将黑手伸向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6 家施工企业,以各种虚假理由骗得电子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