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
打捞上来后,通过辨认及DNA鉴定,确定是老头的尸体。经检验,尸体头部和身上有多处钝器伤,伤口触目惊心,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凶手的残忍。第二天,侦查员又在水渠里发现了他老伴儿的尸体。至此,寻找那辆在桥头出现的皮卡车,成为侦破工作的关键,如同在黑暗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此时,案发当晚拉水泥的一名大车司机返回青铜峡。他主动来到警局,向警方反映:“案发当晚3点左右,我开车从新厂往老厂区送水泥,经过收购站时,突然一辆深色皮卡车从收购站冲出来,车速极快,跟疯了似的,差点撞到我车上。我当时吓了一跳,定睛一看,那辆车从案发现场出来时车灯是关着的,开到离现场较远的地方才打开。但当时情况太紧急,我没看清车上人员模样,也不确定车牌号,只记得车是墨绿色,好像是辆皮卡。”
警方分析,从时间和颜色判断,这辆车极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车辆。于是,警方决定以车找人,围绕车辆展开侦查。他们通过收费站、治安卡口等渠道寻找嫌疑车辆,然而由于收费站录像不清楚,画面模糊得如同蒙了一层纱,并未获得首观线索。但侦查员们坚信作案车辆就是那辆墨绿色皮卡车,如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决定转变侦查策略,围绕发案现场及周边收购业相关人员展开走访调查,誓要揪出幕后黑手。
第西章:线索中断
经过反复走访,终于有与收购业主有业务往来的人员提供线索:“有个姓郭的人常开皮卡车来收购站,销售电动机、粮食等物品。这人看着就不地道,每次来都鬼鬼祟祟的。”警方随即对郭某展开调查,同时向青铜峡市峡口派出所了解情况。在对辖区近期被盗案件回访时,发现多个面粉加工点、废旧金属收购店有电动机、废旧金属被盗,且这些案件中有皮卡车出现的痕迹。警方试图通过破获这些盗窃小案,牵出背后的抢劫杀人案,于是围绕全辖区的皮卡车逐车逐人进行排查。
然而,排查结果令人失望。由于大车司机对皮卡车的描述有限,没有看清具体号牌和车型,只说车是深色,在夜间很难准确辨认,这给案件调查带来极大困难。“这可怎么办?线索就这么断了?”小张有些沮丧地说。“别灰心,咱们再想想办法,肯定还有遗漏的地方。”老王鼓励着小张。
甚至有人怀疑大车司机记错了皮卡车的颜色,导致侦查思路出现偏差。为了验证大车司机的描述,警方在案发第三天进行侦查实验。在当晚相同的条件下,同样的灯光、车速,找来不同颜色的皮卡车进行测试。夜幕降临,实验现场被黑暗笼罩,只有车辆的灯光在闪烁。警方多次模拟案发时的场景,经过反复实验和现场分析,最终认定大车司机的第一首觉可信,决定继续实施以车找人的侦查方案。
8月19日左右,警方接到群众反映,在市区南边发现一辆皮卡车,车上拉着废旧铁器。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将车拦下。只见这辆皮卡车破旧不堪,车身满是灰尘和泥点,车斗里的废旧铁器杂乱地堆放着。警方仔细检查车辆,发现车上物品与收购站业务相关,怀疑这就是作案车辆。经调查,这辆车的牌照以及辖区内前期的视频资料显示,该车所涉及的盗窃案与郭某到废品收购站销赃的物品基本吻合。看来,只要找到车主郭某,案件就能告破。然而,警方查询后发现,这辆皮卡车竟是被盗车辆,线索再次中断。“这伙人太狡猾了,居然搞了辆被盗的车作案。”老王咬牙切齿地说。难道这起命案真的陷入死胡同了吗?警方陷入了沉思,然而他们知道,绝不能放弃,必须从这看似绝境的局面中找到突破口。
第五章:真相大白
尽管线索中断,警方并未放弃,他们如同顽强的猎犬,紧紧咬住目标不松口。他们对皮卡车的行动轨迹展开大量调查,通过走访周边群众、查看监控录像,发现该车经常在永宁县以及青铜峡辖区北面一带活动。这些地点会不会是犯罪嫌疑人的藏身之处呢?就在侦破工作举步维艰时,技术部门传来了好消息。
技术人员在清理皮卡车淤积的淤泥时,如同在黑暗中挖掘宝藏,终于发现一张购买手机的合格证,上面有手机售后印章。侦查员顺着这条线索,马不停蹄地找到卖手机的商店。店主是个胖胖的中年人,他回忆道:“手机确实是我们卖出的,但具体卖给谁没有实名登记。不过,我们店里当时的监控录像应该还保留着。”
通过查看监控,侦查员发现购买手机的是两个人,分别叫郭琪和石金。经身份核查,两人均为两劳释放人员,有着不光彩的过去。随后,侦查员在中宁县城发现了这两名可疑人员的行踪。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