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共和国刑侦要案全纪录 > 50 小时的正义追击

50 小时的正义追击

一条线索都可能是打开真相之门的钥匙,每一次排查都可能是揪出凶手的关键。”经过深入讨论,领导们进一步划定了侦查范围,明确了侦查方向,要求参战各方紧密衔接配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抓住关键线索迅速突破。随后,支队根据当天的工作进展情况,再次对案件侦查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在数九寒天、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支队干警们在城西分局刑警大队和虎台派出所的配合下,发扬连续作战、不畏艰难的精神,昼夜奋战。他们以现场为中心,逐门逐户地进行走访排查。每敲开一扇门,民警们都要耐心地向居民询问案发前后是否发现异常情况。许多居民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对这起惨案感到震惊和恐惧,民警们不仅要获取线索,还要安抚居民的情绪。

共调查访问了 300 余户,1000 余人;围绕受害人身后关系深入排查,排查人数达 200 余人。同时,摸排并查证线索 50 余条。每一条线索,民警们都如获至宝,哪怕只是一丝细微的痕迹,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他们在寒冷的街头巷尾穿梭,在群众中耐心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细节。有的民警为了核实一条线索,在寒风中奔波数小时,双脚被冻得麻木,却顾不上停下休息;有的民警顾不上吃饭喝水,争分夺秒地记录信息,嗓子干得冒烟,却只是匆匆喝口水润润喉,又继续投入工作。

在排查过程中,民警们遇到了诸多困难。一些居民因为害怕报复,不敢提供真实信息,面对民警的询问,要么含糊其辞,要么避而不谈。民警们只能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向他们解释法律的保障,消除他们的顾虑。还有些线索错综复杂,相互矛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梳理。民警们需要反复核实每一个细节,从众多线索中找出关联,如同在一团乱麻中寻找线头。但民警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那就是为受害者讨回公道,让凶手受到应有的惩罚。

经过大范围深入细致的艰苦工作,民警们终于获取到多条重要线索,初步确定了 3 名重点犯罪嫌疑人。这 3 名犯罪嫌疑人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给整个案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通过各种侦查手段,经多方调查,获知重要犯罪嫌疑人居住在西宁市国际村南门外体育场附近。这个消息,让专案组的民警们看到了破案的曙光。此时,他们己经连续奋战了几十个小时,身体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光芒。

25 日上午,支队领导精心组织,迅速制定抓捕方案。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确保万无一失。从人员部署到行动路线,从抓捕时机到应急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10 时许,参战干警们如猛虎下山,立即赶到南门外体育场 8 号楼 1 单元 501 室。当他们悄悄接近房间时,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民警们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但他们的眼神却愈发坚定,手中紧紧握着武器,随时准备出击。

随着一声令下,民警们如闪电般冲入房间,成功将犯罪嫌疑人王永平(22 岁,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农民,现住大通县景阳乡小寨村)和范安群(29 岁,汉族,河北邢台市人,无业,现住西宁城中区体育巷)抓获。这两名犯罪嫌疑人被突如其来的抓捕行动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王永平瞪大了眼睛,惊恐地看着眼前的民警,嘴唇不停地哆嗦,似乎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范安群则瘫坐在地上,双手抱头,脸上露出绝望的神情。

经突审,两名犯罪嫌疑人交待,将于 25 日和另一犯罪嫌疑人白存才(23 岁,青海省湟中县人,无业,现住湟源县工务段家属院)在西宁会合,一同潜逃。得知这一消息后,中午 12 时许,支队干警迅速出击,在南门外体育场架网布控。

此时的南门外体育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民警们混在人群中,眼神敏锐地观察着周围的一举一动。他们身着便衣,却时刻保持着警惕,犹如潜伏在暗处的猎手,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他们有的装作在散步,有的在路边的小吃摊前驻足,看似悠闲,实则注意力高度集中。

终于,他们发现了己化装正欲外逃的犯罪嫌疑人白存才。白存才头戴一顶破旧的帽子,脸上戴着一副墨镜,试图乔装打扮蒙混过关。但他那鬼鬼祟祟的举止,还是没有逃过民警们的眼睛。民警们迅速行动,从不同方向围了上去,将其截获。白存才看到民警向他逼近,眼中闪过一丝惊慌,试图转身逃跑,但己经来不及了。他被民警们牢牢地控制住,无力地挣扎着。

经审讯,3 名犯罪嫌疑人对“1·22”杀人案件供认不讳。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