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黑科技手套,超维具现 > 第10章 海鸟号和蛟龙号及相关材料需求

第10章 海鸟号和蛟龙号及相关材料需求

现光学隐身1618。

声纹伪装系统:通过量子声波干涉技术,模拟鲸鱼、海底地壳运动等自然声源,规避声呐探测1016。

3. 探测与作业系统

生物友好型量子雷达射灯:

发射低频量子脉冲,穿透浑浊海水500米,精准识别古沉船、矿脉及生物群落;

光谱调节功能避免强光伤害深海生物。

多功能机械臂:

2只仿生机械臂(最大伸展长度10米),集成激光切割、样本采集、精密焊接模块;

搭载“触感反馈”系统,操作精度达0.01毫米。

4. 生存与操控系统

神经织网首控舱:

脑机接口(NMI-9型)实现思维操控,响应延迟<0.001毫秒;

全息投影交互界面覆盖360°舱壁,实时显示环境数据与三维导航。

自带海水过滤系统,可满足驾驶员每天泡澡需求

生命维持模块:

人工鳃膜:电解海水提取氧气,供氧效率为传统系统的5倍;

抗压纳米机器人:注入血液后强化细胞膜,防止深海高压症;

应急休眠舱:遭遇极端情况时启动低温休眠,维持生命72小时。

5. 伪装与扩展功能

水面伪装模式:外壳变形为小型渔船外观(长12米,宽3米),搭载虚拟AI船员全息投影。

隐藏式拖钩:尾部可伸出碳纳米缆绳,拖挂货物或小型探测无人机(最大拖力5吨)。

【尾部滑板系统技术参数】

型号:蛟龙-明影系列- X3000-GB1

载重:200kg(含驾驶员及装备)

速度:3-25km/h无极变速(水下模式锁定15km/h以下)

续航:30分钟全功率 / 60分钟节能巡航

操控:量子纠缠手环(10ms延迟) / 脑机接口备用通道

防护:球形量子力场(半径1.2米,抵御800米深度水压)

【结构整合方案】

滑板舱设计

隐藏于尾部仿生鱼鳍内,收纳状态尺寸1.2×0.6×0.3米

弹射轨道采用电磁悬浮技术,3秒完成展开/回收

滑板表面液态金属与潜艇外壳同步拟态

动力耦合系统

滑板底部量子触点与潜艇充电坞无线连接,30秒补能80%

应急状态下可分离为独立单元,启用钯-210微型核电池(续航延长至2小时)

操控集成

手环界面新增「滑板模式」全息菜单

与潜艇神经首控系统联动,可预设「自动返航」「物资拖运」等指令

【核心功能升级】

1. 出入模式创新

磁吸轨道模式:

滑板沿潜艇外壳预设轨道移动,实现舱门至作业点的全自动接驳

蜂群协作模式:

同时释放4块滑板组成承载平台(最大载重800kg)

2. 多功能扩展

声呐浮标伪装:静止时模拟海底岩石声学特征

应急武器平台:展开高能激光切割器(需连接潜艇供能)

样本采集模式:底部伸出仿生触手收集生物样本

3. 安全防护

遇险自动触发「茧化防护」:折叠为抗压球体并发送量子定位信号

搭载神经毒素注入器,防止大型生物攻击

【操作流程演示】

场景:深海遗迹勘探

潜艇悬停在遗迹上方50米处,启动声纹伪装

驾驶员通过手环召唤滑板,尾部鱼鳍裂开弹出银色载具

滑板展开量子力场,驾驶员携带激光切割器站上平台

设定「自动巡航」模式,沿预设路线抵达遗迹入口

返程时启动物资拖运模式,滑板后方延伸碳纳米拖网装载文物

5. 伪装与扩展功能

【舱内布局设计】

驾驶区:悬浮式神经感应座椅,环绕式全息操控台;

休息区:折叠式生态床铺(含重力模拟功能)、3D食物打印机;

存储区:模块化货架(支持真空封装文物、矿石样本);

设备区:机械臂控制终端、量子电池维护接口。

【应用场景】

深海考古:精准定位沉船遗迹,机械臂无损打捞文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