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专家们越研究越确信,若没有实物作为参照,诸多关键问题根本无法得到验证,研究也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你们看,这资料里关于细菌在不同有机物浓度下的发电效率变化曲线,如此精确,没有实物实验根本难以得出。” 微生物学专家赵宏博指着资料上的图表,眉头紧锁,满脸无奈地说道。
“没有实物参照,我们很难确认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更无法深入探究其中的原理。”
“没错,” 化学工程专家孙悦点头表示赞同,她轻点着面前电脑中关于有机物配方优化的设想文档。
“光靠资料里的描述,对于有机物与细菌实际反应的具体情况,我们始终无法精准把握。没有实物实验,这些优化设想也只是纸上谈兵。”
电力系统专家王宇也面色凝重,补充道:“发电机的实际发电效能,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没有实物测试,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优化方向。”
“资料里虽然给出了一些理论上的优化思路,但缺乏实物验证,一切都难以落实。”
刘院士看着这些专家们疲惫却坚定的面容,心中满是忧虑。
他深知,专家们说得没错,光有技术资料,没有实物,研究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出口。
思索再三,专家们一致决定,委托刘院士向大海寻求帮助。
刘院士撰写了一封邮件,询问大海能否提供生物发电机的实物。
邮件发送出去后,刘院士一首守在电脑前,满心期待着回复。
终于,大海的回复来了,邮件中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刘院士看到回复的那一刻,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海在回复中表示,10 天之后可以安排人员将生物发电机实物送到国内。
同时,大海特别强调,刘院士需提供一个仓库或者合适的接收地点,但要求国内方面绝对不能对运送过程进行追踪和监控。
刘院士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相关信息汇总上报。
上级部门经过紧急商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批准了这一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