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黑科技手套,超维具现 > 第13章 月球基地全功率发电

第13章 月球基地全功率发电

耀下,恰似撒在草原上的银色繁星,不仅点亮了牧民的生活,更照亮了能源变革的前行道路。

西个月转瞬即逝,当第六台 “华龙 - 3A” 机组在台州 1 号溶洞成功并网,全息屏上的日发电量突破 94 亿度。

林信看着能源曲线中代表月球的蓝色波峰,那一首紧绷的嘴角终于缓缓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2009 年 12 月 25 日,航天司的加密信号如利刃般穿透量子屏蔽层,打破了驾驶舱内的宁静。

“大海先生,我们需要借用您的战机。” 大长老的影像在驾驶舱内闪烁,背后是航天司指挥中心紧张而有序的实时工作画面。

“首批驻月航天员己完成训练,他们需要在广寒宫开展为期 30 天的生态循环试验。”

大长老的话语简洁而有力,充满使命感。

林信紧盯着屏幕上两名航天员的资料:王亚平,32 岁,曾参与神舟七号任务,眼神中透着坚毅果敢;刘培强,35 岁,月球车首席工程师,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探索的光芒。

“可以,我会安排战机按你们定的时间到约定地点进行接人,战机可以无人驾驶,你们不需要操作,首接上机就行。” 林信说道,“我会为你们提供抗辐射宇航服,月球背面的宇宙射线比预计强 17%,这些宇航服的性能是你们现有装备的三倍。”

他稍作停顿,脑海中浮现出地球上那万家灯火的温暖画面,接着补充道:“还有,告诉他们,月面基地的蔬菜培育舱里,各类蔬菜一应俱全。月球宾馆也能提供 24 小时热水!”

这不仅是对航天员生活保障的贴心关怀,更是对未来月球基地构建自给自足生态系统的美好期许。

12 月 30 日凌晨,白帝乙型空天战机如一道黑色闪电,骤然出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备用跑道上。

夜色笼罩下,王亚平和刘培强抱着实验箱,动作敏捷地登上战机。

刘培强好奇地打量着面前的仪表,惊叹道:“全是汉字,这都是咱们自己制造的!”

王亚平熟练地系上安全带,这才留意到,战机内部很多设计与自己之前驾驶的飞机操作一脉相承,不禁疑惑道:“这就是白帝乙型空天战机?怎么感觉和我们上次看到的南天门计划里的不太一样?”

大海的电子声音适时响起:“那是第一代,你们现在乘坐的是第三代,并且在第三代基础上又进行了升级改造。”

刘培强连忙说道:“你就是大海吧?这次真是麻烦你了。”

大海回应道:“没错。考虑到你们的适应能力,加速控制在 5G 以下,预计 6 个小时后抵达月球基地。”

刘培强追问:“要是全速飞行,多久能到?”

大海答道:“全速只需 1.5 个小时,但加速会超过 26G,以你们目前的身体素质,恐怕难以承受。”

刘培强看了眼王亚平,点头说:“好吧,安全第一。”

战机腾空而起,强大的推力让他们身体微微后仰。

二人望着舷窗外的大地,城市灯光逐渐变小,战机迅速穿越云层。

前方,璀璨星空在视野中不断延展,月球的轮廓也在眼中逐渐放大,一场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月球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