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环显示,大海计算出此次材料移交消耗了 180亿的能量,曾经的天文数字,目前只是一天发出能量的1/10。
"地球的科研进度比预计快 17%。" 大海的投影在驾驶舱展开,同时显示着西北基地的实时画面,
"陈墨璃发表论文,提出 ' 量子隧穿材料的星际起源 ' 假说。"
"随她去吧。" 林信调整着座椅的重力参数,火星重力场模拟系统发出轻微震动,"在地球练精神力就像戴着镣铐跳舞 —— 上周在撒哈拉试飞,差点被人发现。"
穿梭机冲破火星电离层时,乌托邦平原的灯光网恰好亮起。
整整一百座反应堆的等离子体环在红色沙丘上投下规则的几何光影,与三个月前离开时相比,基地80公里外新增了十二座圆顶建筑,专为那是航天司的临时科考站。
林信看着雷达波在飞船表面激起的微光,"保持 50 公里安全距离,把居住区的引力场屏蔽调到最高 —— 我可不想被地球来的科学家敲门问东问西。"
回到熟悉的指挥舱,林信第一件事是激活实验室的重力隔离舱。当舱门闭合的瞬间,累积西个月的精神力场如潮水般释放,悬浮在舱内的金属球表面泛起细密的电弧,却始终维持着完美的球体结构 —— 这是他在地球无法做到的精准控制。
"第三次基因修复后的精神力阈值己提升至 47。" 大海的声音混着舱内的电离噪音,"在地球的重力环境下,您的场域控制精度下降了 23%,但......"
"但在火星,我可以尽情释放。" 林信看着金属球表面逐渐浮现的螺旋纹路,想起在地球时连拥抱都要计算力度的日子,"把科考站的访问权限开放 30%,给他们看看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 。"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突然运转,带着火星尘土气息的空气涌入。
林信摘下战甲,来到椅子坐了下来,尽情的伸个懒腰,说:“这里是我的地盘,不会有任何人来打扰,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安逸啊!”
当晚,他躺在休息舱准备休息时,手环突然弹出黄思远的新消息:小宝第一次站立,摇摇晃晃的身影被监控记录下来,抓着床头银铃的小手在阳光中投下清晰的影子。
"大海," 他望着休息舱顶部的星空模拟投影,"地球的新能源革命,真的需要如此激进吗?"
"根据您提供的材料参数,是的。" 大海的投影切换成地球的能源地图,"但人类需要的不是激进,而是觉醒 —— 就像陈博士在论文里写的,宇宙从不等待温室里的文明。"
林信笑了,想起在陈嘉伟婚礼上,新娘捧花划出的诡异抛物线。
2011 年的火星深秋,当林信再次站在基地顶层俯瞰平原时,远处航天司科考站的灯光正在风沙中明灭闪烁。
他想起在钠戒中的诺基亚,里面还存着陈墨璃的最后一条短信:"宇宙中没有真正的和平。但人类追赶的脚步,或许就是最好的盾牌。"
风掠过基地的建筑时,发出与地球高铁相似的尖啸。
林信知道,在这颗红色星球上,他终于可以摘下所有伪装,像操控机器人般肆意挥洒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