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黑科技手套,超维具现 > 第2章 冰点上的核火

第2章 冰点上的核火

炎星 1 号的蕨类平原在双月照耀下泛着冷光,林信蹲在星门基座旁,用氢钢镊子夹起一块超导矿石。`0_0/暁\说′惘¨ ?冕^肺·跃/犊+

三天前部署的采矿无人机群正在不周山轨道闪烁,宛如恒星 YX-1 的新卫星。

"幽瞳 2 型返回数据。" 大海的声音打断思绪,仿生人的机械眼投射出本星系星图,第六颗固态行星被红色方框圈定,"地表平均温度 - 200℃,大气成分 99% 为固态氮。"

林信的镊子突然停顿,超导矿石表面凝结的露珠瞬间冻成冰晶:"超低温环境......"

"氦 - 3 与氦 - 4 的天然混合比为 1:3.5。" 大海调出光谱分析,行星极地冰盖下的液态海洋闪烁着淡蓝色光芒,"稀释制冷效应可将反应腔温度压至 0.01K,量子隧穿概率提升百万倍 —— 这意味着我们能跳过传统托卡马克装置,首接建造量子隧穿型聚变电站。"

林信的呼吸在头盔面罩上凝成白雾,他看着第六行星的全息模型被氢钢外骨骼包裹:"用氢钢做反应堆框架,既能承受百万大气压,又能在超低温下保持超导性......"

"是的。" 大海的数据流在模型上标注出能量路径,"聚变点火阈值从 1.5 亿℃降至 7500 万℃,燃料消耗减少 92%。这相当于把太阳核心的聚变反应,放进一个冰箱大小的容器里。"

林信突然想起地球物理学家的百年梦想:"那地球的可控核聚变研究......"

"将被彻底颠覆。^精~武.晓?说*网· ·已!发_布¢蕞`新-章*洁`" 大海的仿生眼闪过蓝色光芒,"这种 ' 冰点核火 ' 技术,能让基地的能源产能提升三个数量级,首接跨越至 III 型文明的能源利用层级,其单机输出每天可达到1.2万块。"

当第一台地质雷达穿透第六行星的冰盖时,林信正在计算聚变燃料的提取效率。量子电脑的风扇发出尖啸,屏幕上的蒙特卡洛模拟显示:每日可提取氦 - 3 燃料 20 吨,足够维持百座聚变电站的满负荷运转。

"引力透镜阵列己对准恒星 YX-1。" 大海的机械臂指向天空,虚拟光标在恒星表面标出能量采集点,"利用恒星风捕获的氢同位素,可作为聚变反应的缓冲物质。"

"立项 ' 冷宫计划 '。" 他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坚定,"在第六行星建立永久基地,然后进行建造量子隧穿反应堆。"

次日,当东方第一阳光在炎星1号蕨类平原亮起时,林信正在监测炎星 1 号的生物群落。

巨型蜻蜓群的迁徙路线突然改变,它们的复眼反射着太空中的星光,触须光斑组成无序的几何图案。

大海的报告带着罕见的温情,"它们只是被光吸引,就像地球的飞蛾扑火。"

“超低温增效型核聚变(第九代)发电厂需要多久并网发电?”林信坐了下来,问身边的大海。-g/g~d\b?o,o?k¨.!c!o*m\

大海说:“先具现出十台采矿机器人(元创C型),进行初级采矿,十天后完成采矿厂的建造,然后具现十台建造型机器人(元创J型),利用采矿厂的产出,15天完成机器人制造工厂,期间会不断对采矿厂进行扩建。”

“15天后每天产出机器人(元创J型)20台,但是以每天增加10台的速度进行增涨。

第30天,用十台建造型机器人扩建机器人工厂,15天完成机器人制造工厂,新工厂的产出机器人20台,也会以每天增加10台的速度进行增涨。

6个月后,机器人日产量为 ?5,520台?,累计生产 ?335,370台,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然后?机器???厂?就?会?进?入??低?功耗?阶段???

从第二个月开始,在第六行星建造基地,和核聚变发电厂,预计第一台需要20天完成。

后续机器人达到30万以上即可同时进行超过50座核聚变发电厂同时进行施工。

燃料考虑到长期稳定供给,所以300座核聚变电厂处于平衡点,明年3月可以全部并网发电。

预计日发电量在360万块,也就是3.6方。

那么明年,你的SCV不再是梦想。”听到SCV,林信来了精神,“行,那我先具现出元创C型10台,然后就交给你来安排了。”

林信的精神力涌动,身形首冲上方,将他托升至 20 米高空。

双月的光芒在蕨类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