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黑科技手套,超维具现 > 第17章 石壁上的末日挽歌

第17章 石壁上的末日挽歌

在星球的另一处地底,林信和大海循着量子共振的微弱波动,终于找到了那座尘封 23 万年的地下文库。¨c?n_x.i!u?b¨a¢o+.\n¨e!t.

当照明无人机的光束刺破黑暗,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百米长的巨型石壁,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楔形文字,如同凝固的星河 —— 只不过每道刻痕都呈现出植物脉络般的曲线,与 RX-73 星系的机械文明印记截然不同。

"是字典!" 大海的仿生人形态发出罕见的惊叹,"这些文字采用量子纠缠刻印技术,将信息首接写入时空结构,难怪能跨越二十三万年而不湮灭。"

林信踏过满地晶矿碎屑,指尖抚过石壁上的文字凹槽,感受到量子层面的震颤 —— 那不是金属的冷硬,而是类似植物细胞壁的柔性波动。随着翻译矩阵的启动,一段尘封的文明史诗在全息投影中徐徐展开:

西臂族,这个拥有西臂三目、皮肤泛着苔藓绿的种族,天生血管里流淌着能分解二氧化碳的共生藻类。

他们不喜争斗,十万年的进化史,是一部用基因剪刀改写恒星系生态的传奇。

影像中,西臂农夫挥舞着能催化岩石成土壤的声波犁,舰队如迁徙的巨鲸般游弋于星际空间,每到一颗星球便播撒 "世界树" 的种子。·d+q·s-b¨o-o·k·.*c′o\m′

他们的骨骼中空却强韧,适合在低重力环境培育巨型真菌;第三只眼睛能看见植物的生物电信号,精准判断土壤的氮磷钾配比。

"巅峰时期改造 237 个荒漠星球," 林信看着星图上闪烁的翡翠色光点,每个光点都代表着百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穹顶,"他们发明的重力熔炉不是武器,而是调节恒星风的气候控制器;舰队货舱里装载的不是导弹,而是包含 37 万种地球植物的基因库。"

石壁上的画面切换到母星花园:透明的生态巨蛋覆盖着零下 200℃的极寒星球,经过基因改良的红杉根系深入地核,将地热转化为植物生长的能量。

西臂族孩童在荧光蕨类组成的 "森林" 中奔跑,三目瞳孔映着悬浮在天空的人工光合卫星。

"在漫长的星际耕耘中,他们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猎物。"

林信看着石壁上西臂族飞船释放生态舱的画面,那些银色球体不是武器,而是装载着类似小麦的播种机,"他们以为宇宙的法则是共生,却不知道黑暗森林里的猎手,连花朵也要碾碎。"

当探索飞船首次进入银河系边缘,迎接他们的不是友好的信号,而是维度武器的致命涟漪。.d.n\s+g/o^m~.~n*e?t~

西臂族的大陆级母舰群正在被一艘银色梭形飞船围剿,后者的长度甚至不及母舰的推进器。

然而下一刻,梭形飞船表面泛起诡异的空间涟漪,所有母舰的武器系统突然集体失效。

"是维度武器。" 大海的数据流出现紊乱。“他们将局部空间压缩至二维”

一艘神秘的高等文明战舰,以超越理解的科技,瞬间击沉了西臂族引以为傲的探索舰队。

然后银色梭形飞船进入到西臂族的星区内,一艘"绿洲级" 母舰群正在给一颗红矮星行星播撒苔藓孢子,毫无防备的他们甚至没来得及启动防御系统就被击毁。

"看那些母舰的外形," 大海的数据流在受损的舰体上划出绿色荧光,"根本没有武器炮台,能源核心都是为生态循环系统设计的。"

高等文明的回应冷酷如星际寒冬:"宇宙不是植物园,任何无序的生命扩张都必须被修剪。"

在降维打击下,西臂族的生态穹顶如玻璃般破碎,经过万年培育的 "世界树" 在真空环境中枯萎成粉末。

文明末期,西臂族科学家做出了悲壮的抉择:他们将种族基因与 37 万种植物的 DNA 刻入时空晶矿,然后用基因剪刀剪断了后裔感知星际能量的神经突触 —— 与其让子民在宇宙中被猎杀,不如让他们在石器时代的篝火旁,重新学习种植第一株小麦。

大海突然指向石壁角落的微型浮雕:三个西臂族先民跪在龟裂的土地上,将最后一粒种子埋入冰层。

"他们删除的不仅是科技记忆," 林信望着石壁上逐渐模糊的播种画面,"还有对宇宙黑暗的认知。这些西臂生物的后裔,现在打磨石矛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翻耕土地。"

他望着石壁上西臂族最后的绝望呐喊,仿佛看到了人类文明未来的倒影。

在这片黑暗森林中,任何暴露自己的文明,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