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级文明的科技体系里,戴森球或许不是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的方案,但它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却是长远发展的根基。
“模拟建造第二个戴森球的可行性。” 他的声音沉稳,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无数数据流在虚空中交织成复杂的网络。
“建造方案可行,但存在三大挑战。”
大海的投影切换成三维模型,戴森球的结构在星图中缓缓展开,“首先,需要调动现有 80% 的建筑机器人,这将导致其他项目延期;其次,预计工期长达 1.8年;最后...”
AI 停顿了一下,“戴森球的建造可能引发星际监测系统的注意,尤其是共生议会的干预。”
林信想起曾经在星港目睹的难民惨状,以及虫族带来的灭顶危机。
那些文明因能源枯竭而衰败的画面在脑海闪过,他握紧拳头:
“应该没有人关注我们了,你马上开始筹备吧。毕竟不知道虫族会不会来到这里,还不能破坏型开采。
而且恒星的能量或许不是无穷的,但对我们而言,只要合理利用,就是用之不竭的战略资源。”
星港内随即响起机械运转的轰鸣,数以亿计的建筑机器人从各个角落汇聚,组成银色的洪流注入运输舰。
林信分身登上指挥舰,带领先遣队前往伊卡洛斯星系。
当舰队抵达时,眼前的恒星正散发着温暖的黄光,仿佛在迎接人类的宏伟计划。
“启动地基搭建程序。” 林信下达指令。第一波纳米机器人如蜂群般扑向恒星,它们将在引力作用下,围绕恒星构建戴森球的基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