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间岂非再无饥馁之忧?”
这般惊人的产量,换作他人提及,众人定会嗤之以鼻。
然而顾天道出,却令人深信不疑,满心欢喜。
与此同时,高太后翻阅《宋史》,神情愁苦。
许久之后,她长叹一声:“未曾想我赵氏竟落得如此境地,罢了,将这江山禅让于上仙,也算是避过一场浩劫。”
赵煦附和:“祖母所言极是。”
“既如此,诸位自当尽力筹备。”顾天点头,乘龙而去。
当日,宫中便传出皇帝禅位给上仙的消息,王成等人亦获释。
“劫后余生啊。”
王成打量着狼狈不堪的副官,眼中满是欣慰,“能活下来实属万幸,上仙及时赶到,救了我们。”
副官颔首:“正是。
听说,官家已欲取我们首级。”
王成仍感后怕:“走,我请你饮酒,庆祝今日死里逃生。”
街巷之间。
吐蕃、辽、西夏的探子皆茫然不解,忽见天际青龙横空,顿觉事态合理。
若那位意欲皇位,赵煦岂敢违逆?
即便降临他国,其他君主怕也会同样抉择。
纵使反抗,亦无法扭转国祚更替。
“国主断不会信我们的密报。
唉,王成的遭遇犹在眼前,我等绝不可归去。
罢了,送完这条密信,也算尽职,之后便隐匿踪迹吧。”
三国探子不谋而合地送出密信后隐退,致使上线无从派新任务,唯有瞠目结舌。
“此信?”待上线阅毕,面色愈加明朗,与赵煦一般无二,“岂非荒唐,真龙降于汴梁?怪不得要隐匿,这究竟是何等事体啊。
别说国主不信,便是我也难信。”
反复思量后,在信上批注:“不明究竟,下线已失联!”
随后将其转递。
至于销毁密信之事,他还无此权限。
密信逐站传递,后方批注渐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短短三日,快马疾驰,辽国与西夏的密信已至。
唯独吐蕃,因地势偏远、高原气候影响,密信仍在途中。
西夏,自称为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因其位于西北,世人称之为西夏。
这是宋人及史书中对它的称呼。
兴庆府。
崇宗李乾顺神情波澜不惊,但捏信的手指却泛白僵硬。
他三岁即位,年仅十岁。
然出身于世家,自较平民子弟更为成熟,学识亦高出同龄人许多。
“可恼,属下竟视孤为无知小儿乎?世上纵有武者高手,又怎会有腾云驾雾之真龙!”
“皇儿,可是何人令你动怒?”
话音未落,一声清冷语调突起,李乾顺浑身微颤,抬头望去,果见太妃李秋水缓步而来。
此皇太妃手段狠辣,容貌虽仙,却令李乾顺心底生畏。
“太妃安康。”李乾顺行礼毕,将密信呈上,“正是此事。
属下实在轻慢,竟撰写如此荒诞之文,必是胡作非为。”
李秋水接过密信,观罢眉头紧锁。
自嫁入李元昊麾下,凭其卓越谋略与精湛武艺,迅速掌控西夏大局。
李元昊辞世后,她权势愈重。
李秋水脸色阴沉,目光如冰,低吼道:"这些下属竟敢欺我年迈,送来这般荒谬之词蒙骗于我?"
李乾顺打了个寒颤,几乎摔倒。
昔日见到太妃这副模样,次日便有十几名官员被问罪,牵连者上千。
这种场景深深印在他脑海中,每每回想都令他恐惧。
"这些人要遭殃了。
"李乾顺心中哀叹,"我何时才能亲政?"
李秋水随手一捏密信,纸屑瞬间化为粉末。
喜欢洪荒:开局满级横推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