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岗位需要有新媒体营销经验的人,”她看着我,语气平淡,“你对现在的营销趋势有什么了解吗?比如短视频运营、私域流量这些?”
我愣住了,这些术语我只是在网上零星看过,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
面试结束后,我走出那家公司,走在车水马龙的街上,感觉自己像个迷路的孩子。
小芸知道后,把我按在电脑前,陪我一起恶补专业知识,给我列了长长的学习清单,从最新的营销案例到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甚至模拟面试场景,让我对着镜子练习回答问题。
“林晓晓,你给我打起精神来!”小芸戳着我的额头,“你忘了大学时那个拿奖拿到手软的策划小天后了?这点挫折就把你打倒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着小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是啊,我不能被打倒。
为了妈妈,为了自己,我必须站起来。
我开始每天泡在图书馆和咖啡馆,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家。
我学习新的营销知识,研究热门案例,重新拾起了大学时学过的设计软件,从最基础的快捷键学起。
手指在键盘上敲打时,那种熟悉的感觉慢慢回来了,虽然生涩,却让我感到踏实。
面试了十几次,被拒绝了十几次。
有的面试官直接说:“三年全职太太,专业技能怕是生疏了。”
有的让我做一份策划案,结果因为不够贴合市场需求而落选。
再一次,我在一家公司的走廊里等结果,听到两个面试官在讨论我:“那个林晓,想法是有的,但实操经验太少,还是算了吧。”
我躲在楼梯间里,偷偷哭了一场,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着急,怕自己真的被这个世界淘汰了。
但哭完之后,我还是擦干眼泪,继续投简历,继续学习。
我在网上报了营销课程,每天跟着老师做作业,和同学们讨论案例。
我开始关注行业公众号,每天花两个小时浏览文章,做笔记。
小芸说我魔怔了,半夜起来上厕所,还看见我在客厅对着电脑敲字。
终于,我收到了一家中型广告公司的复试通知。
复试那天,我特意化了淡妆,穿上了小芸借给我的职业套装。
站在镜子前,看着里面那个眼神坚定、妆容得体的自己,我第一次在离开秦晋后,感受到了一丝自信。
抽屉深处躺着秦晋送的第一支口红,色号是他选的“斩男色”,那时我觉得连涂什么颜色都该由他决定。
而现在指尖这支豆沙红,是小芸硬塞给我的,她说:“林晓晓,你得先成为自己的斩男,才能遇上懂得欣赏你的人。”
这话粗粝,却像极了外婆说的“啐啄同机”——若我始终等别人来定义价值,便永远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复试的题目是为一个新兴的茶饮品牌做推广策划。
我结合自己这阵子学到的知识,加上以前的工作经验,洋洋洒洒地说了半个多小时,从市场分析到受众定位,从线上推广到线下活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我提到了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元素,建议将茶饮与传统剪纸艺术结合,做限量包装;还提到了利用短视频平台做“diy调饮”挑战赛,吸引用户参与。
面试官频频点头,其中一位戴眼镜的男主管笑着说:“林小姐,你的策划案很有想法,尤其是国潮结合的部分,很新颖。看得出来,你最近下了不少功夫。”
另一位女主管也说:“我们这个岗位需要的就是有创意、肯学习的人,欢迎加入我们团队。”
拿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我躲在楼梯间里,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我给小芸发了条微信,只写了三个字:“我过了!”
她秒回了一大串恭喜的表情,最后说:“晚上姐请你吃大餐!”
入职后的日子忙碌而充实。
我被分到了策划部,组里的同事大多是年轻人,气氛很活跃。
我的直属上司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姐姐,姓王,大家都叫她王姐,她很照顾我,耐心地给我讲解公司的流程和项目。
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很吃力。
同事们讨论方案时提到的一些新术语、新玩法,我都需要私下里查资料才能弄懂。
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为了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