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晚春潮 > 第12章 阿兄玉佩

第12章 阿兄玉佩

嬷嬷也觉着疑惑:“老奴也觉着奇怪呢,莫不是主君交代了什么?”

提及此,孔氏不忍厌烦:“算了不要管了,他们父女俩的事与我有什么干系,一个禁足我一个忤逆我,左右他们才是一伙的。”

这话林嬷嬷可不敢接,只垂眸不语。

而于府东边,六姑娘院子里,正给六姑娘擦着额头细汗的三夫人也缓缓抬头:“书房,这般晚了,去书房做什么?

来传信的女使俯身:“回大娘子,我们的人只远远瞧见,不曾靠近,便也不曾听见说了什么。/k?a*n^s`h-u_y.e~.¢c*o?m_”

三夫人若有所思,视线流转间又瞧见还躺在床上发热的人,一时间神色复杂起来:“算了,这傻姑娘还病着,先紧着她吧,当真是胆小,还没有什么呢,就病成这样,太不争气了些。”

她身旁的嬷嬷欲言又止:“大娘子,老奴有句话当讲不当讲。”

“且说。”

那嬷嬷看着床上的人,眼里闪过心疼:“我们姑娘就是这么个澄澈性子,若是让她嫁到那王府去,当真应付得来吗?”

“住口,”三夫人拧眉,“那定王府才几口人,定王妃又是何等和善,怎的应付不来?我尚且是低嫁,都嫁了个没出息的,难不成还要我这女儿也如我这般囫囵过这一辈子不成?

“她会明白我苦心的,什么情爱都不重要,唯有夫君上进,身份尊贵,才是真的过得好。”

而四姑娘的沁雅苑里,穿了一身深色的向小娘缓缓推开院门,她没有点灯,环顾四周,确认无人瞧见后才迈动步伐。

——

于溪荷迈进书房,因着是书房,旁的人不能进来,便也没有点灯,她将唯一照明的灯笼凑近,只见书房里分为两边,一边陈列着书籍,一边陈列着画卷。

中间偌大的书案,上方还有一不曾写完的字帖,她走过去,是战国策,许是写给小皇帝练字用的。

这时门外传来侍从声音:“三姑娘,天色已晚,虽有主君吩咐,却也不要逗留太久的好。”

“好,多谢。”她从灯笼里将煤油灯取出,将书房里的灯一一点亮。

其实她也不知晓这里是否会有关于阿兄的东西,只是想着若有一点可能,她也不能就此错过。

她开始翻找,书架上的书大多是些典藏古籍还有些游记,画卷大多是名作旧作,还有一些手稿,她翻着手稿,背不自觉倚靠在书架上,手稿也多是策论,并不大刺刺讲朝事,反倒是民生的多些。

这于赋永应是个极谨慎的人,如他这般出名的文学造诣,总归是会有人拿着文章来自荐的,她却一张不曾瞧见,书房里的东西也非常规矩,没有一点端倪。

她将手稿妥帖放回原位,心下不免失落,许是要无功折返了。

她稍稍起身,准备熄灯,身后却传来一声极轻的机括声,她身形一顿,转过身去,一挂着的画卷,因为她倚靠在这边,扯动了画卷尾端。

她略一思索,扯着画卷挪动,机括声再次响起,接着似有什么弹了出来,是一小木盒,在书架上方不起眼的地方。

她心跳倏地加快,挪过一旁的椅子,脱了鞋小心踩上去,只见小木盒里躺着一枚玉佩。

她如此熟悉的那枚玉佩。

她母亲早亡,留给他们兄妹的东西不多,只一对龙凤呈祥佩,龙凤呈祥佩很常见,只他们这一对不同,他们的爹爹在玉佩上重新进行了雕刻,将母亲的名字刻进了纹路里。

她指腹微微颤抖,覆盖在玉佩上,一点点摩擦着,直到摩擦到清晰的一个婉字。

她母亲闺名沛婉,她那枚为了证明身份,放在了熹荷身上,乃是一个沛。

是阿兄的,帝师果然与阿兄的事有关。

她呼吸急促了瞬,手止不住地抖,不行,不能慌,她缓缓闭眼,将那些翻涌的情绪一点点压下。

她握紧了拳头,发觉玉佩下还有一枚染血的竹纸,她小心执起,光头透过纸张,映出官府暗纹,这是科考专用纸。

她默默在心底判断,接着又翻过来,明晃晃的血迹好似在提醒着什么,她闭了闭眼,再次将心绪整理。

烛火晃悠了瞬,她再次睁眼,仔细去甄别纸张下的文字,是刻着姓名的地方,于溪竹,是阿兄的名字,旁边好似还有……

她眯了眯眼,好似是宁?

宁?

她皱了眉头,无端一个宁字?

“三姑娘?可选好了?”

她手一抖,脚跟着一歪,险些就这般摔下,她连忙稳住身形,一边扬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