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四合院:我靠村里人碾压众禽 > 第170章 接最后一个犟种

第170章 接最后一个犟种

胡同口,景象比老耿头预想的要隆重得多。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

足有二十辆板车,排成两列。

车板上铺着厚厚一层干草,显然是精心准备过。

但最让老送行的邻居们心头一震的,是那些己经坐在板车上的人。

加上老耿头一共九个人,年龄不一。

除了老耿头快五十了,其余大多是二三十岁出头的年纪,正是壮年,但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战争的烙印。

其中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特别年轻的人,看样子也就二十出头,下半身空荡荡的。

稍远一点的,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安静地坐着,眼睛茫然地对着前方,只有听到熟悉的声音时,头才会侧转一下。

他是看不见的。

在他边上依偎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小手紧紧抓着父亲的大手,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人。

其他几位,有的缺了胳膊,有的走路也不太不利索。

闻超低声对老耿头解释道:“耿大爷,村里想着既然请了这些同志去安家,索性就把家属孩子也接过去,互相有个照应,省得两地牵挂。”

各家一开始都只打算自己去的,但张家村坚持,只好把家里还在城里上班的留下,其他都跟着来了。¢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芯,蟑~洁?0?0\晓′税+旺` *追~蕞·薪~彰-踕·

老耿头听后心里感慨了下,张家村想得真周到。

“老班长,这边。”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老耿头循声望去,只见缺了两条胳膊的汉子从板车上探出身,“我是三营七连的小刘,打孟良崮时,是您带我们冲过封锁线。”

“是你小子啊。”

老耿头眼睛一亮,“好,好,还活着就好。”

他拄着拐,在闻超和邻居的搀扶下,朝那辆板车走去。

“您是哪个队伍的?”那个失明的汉子也侧着头,朝着老耿头声音的方向问道。

“我是华野一纵的,淮海那会儿在碾庄。”老耿头声音洪亮地回答。

“哦,一纵的老大哥。”失明的汉子脸上露出敬意,“我是中野十一纵的,双堆集打过。”

“十一纵?好队伍!敢打硬仗!”老耿头赞道。

“我是西野的,打西平负的伤。”那个失去双腿的年轻战士也努力挺首了腰板,大声说道。¨搜.餿′暁^税′罔^ +更¨歆?罪¨快?

他们之间有的认识,有的只是闻名。

但番号一报出来,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围观的邻居们看着这一幕,心头五味杂陈。

王婶抹了抹眼角,低声对孙二嫂说:“瞧瞧,都是些多好的后生啊,仗打完了却落下一身伤,张家村愿意把他们拢在一块儿,挺好,真挺好。”

周木匠也重重叹了口气:“不容易啊,还好上头都没忘了他们。”

村长是亲自来的,他吆喝着村里人把行李都放好以后,说:“都坐稳当咯,咱们再去接最后一个,就能回家了。”

闻超看安排得差不多了,大声道:“乡亲们,我们这就出发了!谢谢大伙儿相送,都回吧。”

送行的邻居们再次涌上前,把手里临时凑出来的东西,都塞给了他们。

“一路顺风。”

“常捎信儿回来啊。”

在街坊们殷切的告别声中,村长大手一挥,“出发!”

车队再次缓缓移动,这次走了不短的一段路。

在一个远离主街的小胡同深处停下。

胡同里静悄悄的,只有尽头一间低矮小屋的门窗紧闭着,窗户用厚厚的旧报纸糊得密不透风,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孤寂。

闻超上前敲门道:“沈国昌同志,我是街道办的闻超,今天张家村的村长亲自来了,咱们接您去张家村安家。”

里面先是死寂一片,随即传来一阵压抑的啜泣声。

“人家都到门口了,百十里地专门来接的,你咋就那么硬气?家里都啥光景了?缸底儿都刮干净了,上面给安排好了地方,又给住处,还能开地的,你咋就不愿意去?”

说话的人,是他的媳妇李秀兰。

浑身大面积烧伤,连脸上都找不到一块好地方的沈国昌说道,

“你懂啥?我这副鬼样子出去就是吓人,人家是要找去教娃娃的,我一去再吓着了他们咋办?我宁可饿死在这屋里,也不能出去丢人现眼,让人戳脊梁骨说怪物来了。”

李秀兰的哭声更大了,“丢啥人?你是打敌人受的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