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上了一份刚刚收到的“补充通知”。通知内容很简单,称对赵立春同志的“高级别考察”,因故暂停。
危机,兵不血刃地解除了。
赵立春拿着那张轻飘飘的纸,手却有些颤抖。他看着窗外,京城方向的阴云己经散去,阳光重新照进书房。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自己那个沉静如水的儿子,良久,才吐出一句话:“隔岸观火,借刀杀人……瑞龙,你的手段,比我高明。”
他习惯了正面冲撞,习惯了用权力碾压。而赵瑞龙,却用一根看不见的线,在千里之外,撬动了一场足以改变格局的政治地震。这是代际的碾压。
就在书房的气氛刚刚有所缓和时,赵瑞龙那部私人手机无声地震动了一下。
他点开屏幕,是一条加密信息。
发信人:卫东。
信息只有一句话:“火己点燃,但风向不定,当心烧到自己。”
这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赵瑞龙眼中的轻松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深沉的冷冽。他知道,卫东这种人从不做亏本买卖。这次出手,赵家欠下了一个巨大的人情,也暴露在了京城更高层级的视野之下。
“京城的火,暂时烧不到我们。但他们提醒了我,”赵瑞龙熄灭手机屏幕,声音变得凝重,“我们在汉东的根基,还不够稳。我们有刀把子(政法),有钱袋子(金山项目),但我们缺少一样最关键的东西——话语权。”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布局的光芒。
“我们必须把汉东大学这块最重要的理论高地,彻底掌握在手里。高育良,必须更进一步,拿下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的位置,为我们所有的行为,提供法理依据和理论金身!”
赵立春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图,但随即眉头又紧锁起来:“这很难。高育良的竞争对手,是汉大其中一位副校长陈望道。那是个在汉大根基极深的老牌院长,在教职工里的声望无人能及。正面硬选,高育良……毫无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