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八百年修仙记 > 第409章

第409章

【完本神站】提醒书友谨记:本站网址: www.wanbentxt.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来自上古时期鳞族的道法秘传,连山易,在人世间散逸殆尽,其间自然还有爱无事找事杞人忧天的腐儒们,不断伪造所谓的古卷,将连山易的名声搞臭。这种不负责任地行为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就彭不悔和彭不忧所在的时代来看,如果那个对上古历史还有研究兴趣的学者,和别人探讨连山易的版本真伪,会招致白眼,因为在当时的上古考据学者看来,再研究这样的问题纯属吃饱了撑的,是自讨没趣,或者干脆就是消遣别人来的。

连山易的命运如此,那么,同样为上古三代奇经之一的归藏易,其命运可想而知,就其逸文来看,《归藏》的用途与《周易》一样,其《初经》和《六十四卦》的形式和《周易》基本上一样,就是爻辞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郑母经》和《启筮经》(也称《启筮篇》,或简称《启筮》)中所载的都是神话或历史传说中的古人占筮的占例,其形式是卦名+昔者某人筮某事+而枚占(或作枚筮)于某人+某人占之曰吉(或不吉)+爻辞,如:师曰:昔者穆王天子筮西出于征,而枚筮之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明夷曰:昔者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

可注意的是,其内容和风格与之同时代的《山海经》惊人地相似,因此,它出土之后就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比如薛贞为它作了注,郭璞在《山海经注》中也经常引到它。其一部分内容与《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相关联,如《西次三经》曰:“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郭璞注:“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似此状也。”其大部分内容与《海经》和《大荒经》相似,如: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海外西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彃之。(《海外东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极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大荒南经》郭注引《归藏·启筮》)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海外南经》郭注引《归藏·启筮》)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海内经》郭注引《归藏·启筮》)

另外还有一些,不一一备举,此可见其内容与《山海经》是共通着的,充满了神秘浪漫的神话色彩,有许多古代神话传说赖以保存,是一部杂取神话传说和历史古史作成的一部风格独特的易学著作。《易繇阴阳卦》或《归藏》在《汉书·艺文志》中都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此书汉代时已经有所散佚,连本来的名字也失掉了,但不是只字全无,因为秦火不焚卜筮之书,一些此类的古易书还是流传下来了,它们因为不像《周易》那样被儒家尊为经典(大概就是因为它们“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没有受到重视,在无人传授整理的情况下,逐渐散佚,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内容在社会上流传,如: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明),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讬身于月,是为蟾蜍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占于皋陶,皋陶占之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

这些记载出自腐儒中的司马子长的史记和与其并立为腐儒双璧的张平子《灵宪》中的文字,后代大儒严子陵将它辑入《归藏》,并注云:“当是《归藏》之文”,与彭不悔同时代的上古神学家认为“此举此论,可谓是巨眼卓识”;也认为“此所谓《史记》者,或亦《归藏》旧文”。由此二节文字的文例和内容来看,与《归藏》之《郑母经》、《启筮经》的形式内容完全相同,必是《归藏》(《易繇阴阳卦》)的旧文无疑,说明至少楚汉时代还有其内容在社会上流传,但没有人称引说有《归藏》之书,张平子的《灵宪》虽然用其文,可是也没有说出自《归藏》,说明当时书名已经佚失,人们已经不大知道这些内容出自什么书了。因此,此书后来在汲冢出土后,在《南史·束皙传》中还称之为《易繇阴阳卦》,到了《霸唐经籍志》中就称之为《归藏》了,可见是其古名失传,名称无定,《归藏》只不过是时人在整理汲冢书时根据《周礼》等前人的说法,赋予《易繇阴阳卦》的拟名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