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神站】提醒书友谨记:本站网址: www.wanbentxt.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悠悠岁月不记年,混混浊世历尘劫。
人间生灭一瞬间,日月当空何曾变。
(笔者提)
话说苏浩归至家中,便急不迫待参读起《隐仙真集》。
为何急?
人生虽有百年期,
夭寿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驰,
今朝棺内已眠尸。
世人淡看俗尘事,
莫被幻相迷本性,
急修大道离生死,
逍遥抱真返无极。
当翻开第二页,见是一篇五行短文,于是便默念到“
《德道论》
德者,善能自行。
道者,空而不执。
不道,焉能自行。
不德,岂能载道。”
无德不成道,无道枉修仙。”
再翻看第三页,则是一部
《太上感应篇》
此一篇,足足三页。
看完此三页,再回想周公所言,苏浩便知,若要修仙,必先积德行善,广积福慧,培根固元。
苏浩便依经奉行,行善养德,修心养性。
于日常便四处做些小工,补贴家用,无事便做些善事。
暇时继续参经悟道,但依经而行。
这日事了之后,苏浩盘膝而坐,翻开第六页,便看到是一篇初修人仙境的《长生诀》。
不由大喜过望,只见诀中写到
“身松至虚,百脉舒畅,形将自正。
心空无物,湛然长寂,抱神自静。
息自绵绵,若存若亡,和气自定。
唯定是本,名为灵根,长生自得。”
于是便依照诀中所载,放松身心,不执不住,不思不念,忘身而自虚。
虚者!……无之极处。
需将身体感触意识统统忘记,忘无所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
各位看客须知
《但凡下手,悟空入虚,歇心弗想,即是善法正道。
倘若执著,住色生心,意守冥想,即是非法外道。》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何者有为?
但凡起心动念皆有为。
天地无为,众生有为。
所谓法天象地,乃是说,效法天地无为之道。
此时苏浩正处无意无法,混混默默,犹如睡死一般,突而神醒脉畅,气脉一通,身体不为而自挺。
自然而然拔背……收腹……含胸,收下颚(宝象庄严)。
此一瞬间,狂心顿歇,灵台清明,清净无染,整个人,都被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轻松,安静感所包围。
好像以前一直背着包袱做人,此时总算彻底的将包袱放下。
隐隐的,到了《轻安》的境界。
此时,苏浩终于体会到形将自正的奥妙所在。,不由一阵欢喜。
于是,心不想物,无思无念,合与太虚,继续沉寂下去,恍恍惚惚中,再次醒神过来,身体知觉竟然消失一般,一觉独灵,神住而不动,灵灵寂寂,尽然感觉不到自己呼吸,身体的存在,真正达到了物我两忘。
此正是第二句
《心空无物,湛然长寂,抱神自静。》
何者为静?
一念不生也!
《郊居赋》云“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
自此后,每次入坐,便是息自绵绵,若存若亡一般,只是不能得定。
期间也曾入山几次,尽然不曾见得老道,只闻得路人说,老道已云游天下。
于是乎,苏浩既不急,也不恼,暗自琢磨,入世练心,不忘初心。
如是打磨七年后,
抽坎填离,河车运转,
打破初关,炼精化气,
和气自定,如磁吸铁,
固了精关,真阳自升,
新病不造,宿疾普消,
跨入(人仙之境)。
正是诀中所言第三句《息自绵绵,若存若亡,和气自定。》
人仙诀道
止精无漏真阳潜,
营卫自足病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