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用丝绸布包裹的一个小布包。
当平崎直树把布包裹打开,一个长方形的褐色小盒子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盒子很小宽不过六公分,长不过十五公分,也就比一般的只能手机大一些,厚度有四公分。
“我再加上这个应该可以了吧?”
平崎直树缓缓打开盒子说道。
“这是……?”
盒子一打开,钱洲鉴宝神瞳立刻就有了反应。
只见他眼中精光一闪,震惊道:
“这是手札!”
所谓的手札,就是亲笔书信的意思。
“真没有想到,钱洲君竟然还对鉴宝这么精通。”
平崎直树略带惊讶的说道。
“那钱洲君,你能看出来这是谁的手札吗?”
平崎直树饶有兴致的说道。
说着把小盒递到了钱洲的面前。
钱洲拿起小盒,轻轻拿出小盒中的那小小的一张纸,轻轻的打开,仔细的观看起来。
纸张是被卷起来的,似乎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发黄了。
完全打开之后,大概有近三十公分长,二十多公分宽。
上面的字也不多,也就百十多个字,字数虽然不是很多,但潇洒自如,工整有序,最重要的是在手札的左下角那印章。
颍滨遗老!这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手札!
“这难道是苏辙苏子由的手札?”
钱洲吃惊的说道。
“呵呵,钱洲君,厉害,真是厉害,一眼就看出来是贵国古代名人苏辙的手札。”
平崎直树不由的夸赞道。
钱洲却是摇摇头,不置可否。
精通文物鉴定的他,怎么会不知道苏辙?
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是北宋的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被并称为“三苏”。
虽然被并成为“三苏”,但苏辙的名气却是远远不如自己的父亲和兄长。
其实就连其父苏洵的名气都不如苏轼的名气大。
一提起苏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苏辙?不就是苏轼的弟弟嘛!
可是再一想,也会立刻就想到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可是,苏辙和苏洵两个人就算是加起来,在后世的名气也不如苏轼一个人的名气大。
后世人只知道苏轼苏东波,却对苏辙和苏洵知之甚少。
没有办法,谁让苏轼的光芒太过耀眼了呢?
其实,苏辙的才华并不比苏轼差多少,兄弟两个人受父亲苏洵的教导,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其实相差无几。
元老重臣张方平曾评价兄弟俩是:
“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
由此可见苏辙为人很是低调,性格沉稳,老成持重,不像苏轼一样性格外露,再加上传世的作品又太少,所以名气比起苏轼来,要小的很多。
作为弟弟,哥哥又是个惹祸精,苏辙其实一直都在帮自己的哥哥苏轼收拾烂摊子。
苏轼是出了名的能惹事,一生率真豁达,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却是也得罪了不少人,屡遭贬斥,坎坷多艰,一生光是被贬就有三次,也进过大狱。
可是即便是如此,也没能让苏轼的性格有丝毫的改变,“生命不止,折腾不休。”这八个字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
可苏轼能折腾,可就苦了当弟弟的苏辙了。
每次苏轼一出事,都是弟弟苏辙为哥哥到处奔走,为哥哥求情,给哥哥鸣冤。
可是苏轼呢?总是不停的惹事,*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
被关了一百多天,刚刚出狱就开始作妖。
出狱当天,伤疤没好就忘了疼的他又开始提笔赋诗:
《出狱次前韵二首》之一
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
苏辙差点没被自己的哥哥给吓死,这坐牢做了一百多天,四个多月都堵不住这个大嘴巴哥哥的嘴,这不是作吗?
最关键的是,你不但自己作!你这是要把全家老小都要害死的节奏啊!
摊上这样一个心态乐观向上,心胸豁达,明敏率真的哥哥,苏辙还不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