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无人作证 范小青文集1 > 默认卷(ZC) §一

默认卷(ZC) §一

彩红看看父亲,再看看哥哥,说:“我,不知道。”

永明说:“那你自己说,你想不想上高中?”

彩红想了想,低声说:“我,我随便。”

永明说:“好啊,我在这里帮你说话,你倒想两面讨好。”

彩红说:“我没有两面讨好。”

永明脸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这时候父亲说:“你看看,这种丫头,你帮她争什么。”

永明说:“不跟你们罗嗦了,话就说到这里,要让彩红上高中。”

永明一锤定音。

父母亲再没有说话。

很明显永明作为这个家庭的新生代的权威在这时候已经初露端倪。

至于永明在当时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让妹妹读高中,是如他自己说的他们家的希望就在彩红身上了,还是有别的什么想法,也或者是作为他自己没有能上得了高中的一种补偿,这只有永明自己心里明白,父母亲不明白,彩红更是不明白。其实彩红不明白的事情很多,要说聪明好学,哥哥恐怕要胜她几倍,哥哥看的书也不知要比她多多少,彩红在读书的时候,只不过管好自己的功课而已,哥哥却是要博览群书的,可是到头来,博览群书的永明却连高中也没有考取,这对永明的打击也许很大,这一点彩红能够看出来。

彩红到杨湾镇的中学去念高中,杨湾中学的升学率一直是比较高的,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彩红应有信心。三年的时间里彩红确实是努力的,没有偷过一点懒,该学好的她都学好,老师说,以这样的情况,只要在高考的时候临场发挥正常,你是能上大学的。其实也不仅仅是老师有这样的看法,许多人都觉得彩红是能考上大学的,如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子,能顺顺当当地进入重点高中,那么她离大学的门槛一定不远了,大家就是这样想的。

这想法确实很美好也很善良,却缺少一些科学分析精神,其实在大家哄抬彩红的时候,也有人头脑始终是清醒的,那就是彩红的父亲。那时候连最看不起彩红的母亲也已经为女儿的前途心旌摇曳,幻想着以后怎么样消受女儿的福分,却被丈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他说,你做梦。

彩红的父亲到底凭什么认定彩红不能考上大学,这谁也不知道,也许他是最了解彩红的,或者他是最不了解彩红的,也或者是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重男轻女思想蒙蔽了他的眼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彩红的父亲觉得彩红不可能考上大学这想法里绝没有什么科学的分析,彩红的父亲是一个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农民,他还不懂得科学是什么,他只是凭自己的心说话罢了。在他的心底深处,就是顽固地存在着彩红不能上大学的想法,你拿他没办法,也不知他这想法从何而来,因何而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彩红出生的时候给小丫头算过一命,命中注定的事情你无法改变,但事实上家里却从来没有给彩红算过命,像彩红这样的丫头片子,根本连给她算命的必要都没有,父亲完全不必为她花去那一笔不该花的算命钱。

父亲的预言果然应验,彩红没有考上大学。

这时候乡间的工厂已经有了些趋势,虽然还没有像后来那样遍地开花,乡下已经有一些年轻人进厂做起工人来,只是他们进厂作工人,并不是看他们的学历什么,在乡间大家知道许多事情的决定因素是亲戚关系、人情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复杂的和不复杂的社会关系。当彩红的父亲帮女儿到厂里去打听情况时,父亲说,我们彩红高中毕业。厂长说,我们的工作有小学水平就能做得很好了,父亲再没有别的话好说。他们家的亲戚朋友中,也不是没有掌一点小权的,只是有些人关系实在太远,而且好多年都不怎么来往,现在要进厂了,突然求到人家门上,这口真是不知怎么开才好,这话也真不知怎么才说得出。父亲找到一位做了副厂长的远房表弟,远房表弟很客气,答应把彩红放在心上,可是父亲也知道这种应付完全是礼节性的,是不负任何责任的。

彩红刚刚离开学校的那一段日子,正是乡下的大忙时候,彩红帮着父亲一起种地,母亲说:“你看看你插的秧,什么样子。”

彩红抬头看看秧行,是不像样子,抿嘴一笑说:“我真是不行了,读书读笨了。”

父亲在一边说:“你还笑,你不争气。”

彩红又笑笑:“我是不争气。”

她继续插秧,母亲也继续批评她,彩红在母亲的批评中把秧插得好些了,其实彩红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下地劳动,她并不害怕劳动。

到了中午时分,母亲回家去做饭,父亲也到树荫下去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