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发明电视机
1900年,电视Television这个词首次出现。电视机的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历史将记住它的发明者的名字--一位14岁的美国少年,名字叫费罗·T·法恩斯沃斯。
法恩斯沃斯于1906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的农家,幼年的法恩斯沃斯就表现出早慧的迹象。他对见过的任何机械装置具有摄影机般的记忆力和天生的理解力。3岁时,他就自己画出过一张蒸汽机的内部结构图,他爸爸看到后很震惊,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很有天分的人,所以常常鼓励他搞些发明创造。法恩斯沃斯的父母为了能让孩子有更好的环境学习,不断搬家,当他们在爱达荷州定居下来之后,11岁的法恩斯沃斯得知他的新家装有输电线后,欣喜若狂。他在家里的屋顶阁楼上发现了成捆的科技方面的旧杂志,开始了自学并决心当个发明家。
14岁生日时,爸爸问法恩斯沃斯有什么愿望,他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设计出一台能够将移动的画面和声音一起传送的新颖的‘收音机’!”他的爸爸笑了,这个愿望在那个时代,即便是很多大科学家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办到的,儿子再有天分,可是他小小的年纪,根本就没有受过电子学和工程学方面的正规教育,又怎么可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愿望呢?
可是他还是低估了自己这个14岁的儿子。凭着兴趣,法恩斯沃斯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介绍机械电视成果的资料,构思着一个完全不同的途径。他设想把观看的屏幕划分成许多长条,就像耕田时的垄沟一样,让电流沿着长条,形成黑白区域,而当这些长条互相紧密叠加起来的时候,他认为就可以使它们组成一幅完整的图像。这一装置后来证明比专家们搞出来的东西高明得多。事实上,这种原理和装置至今还有它的使用价值。
他还想:如果一个画面能够转换成电子流,那么它就可以像天线的电波一样在空间传播,最后再由接收机重新聚合成图像。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是一个相当简单的主意,但在当时却没有人想到。
经过不懈的努力,法恩斯沃斯终于获得了成功,美国专利局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认定他才是电视机的所有主要专利的持有者。
心灵感悟
兴趣是一个人成才的起点,它是人们探索世界的动力,是研究的向导,而研究的后面常常蕴藏着发现、发明和创造。正是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法恩斯沃斯14岁时就发明了电视机。
千万可别用蛮力
有一个年轻人到山上工作,每天到森林去砍树,非常努力地工作。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努力地砍树,一直干到天黑才肯罢休。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功,趁着年轻多拼一些。可是来了半个多月,他竟然没有一次能够赢过那些老前辈,明明他们都在休息,为什么还会输给他们呢?
年轻人百思不解,以为自己不够努力,下定决心明天要更卖力才行。结果,隔天的成绩反而比前几天还差!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前辈叫这个年轻人过去喝杯茶。年轻人心想:“成绩那么差!哪来的时间休息啊?”便大声回答:“谢谢!我没有时间,谢谢!”
老前辈笑着摇头说:“傻小子!一直砍树,都不磨刀,成绩不好,迟早会被淘汰的,那是蛮干啊!”
原来,老前辈利用泡茶、聊天、休息的时候,也一边在磨刀,难怪他们很快地就能够把树砍倒。
老前辈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道:“年轻人要努力,但是别忘了要记得省力,千万可别用蛮力啊!哈……”
心灵感悟
一个人要生活得很自在,又要过得好,不仅需要努力,也是需要一点方法和技巧的。提升你的技巧、能力,注意工作的方法,你才会有时间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并且把事情干得又快又好!
一株才华初露的幼苗
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出身于贫寒家庭,父亲是警察局的雇员。虽然他自幼酷爱绘画,但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因此只能徘徊在美术学校的大门外。
罗丹后来的伟大成就,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到一个业余画家的家里对着实物画几个小时的素描,接着又急忙赶去上学。晚上从学校回来,还要去博物馆。当时博物馆里有一个专画人体的学习班。他在那里要画上两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抽空到图书馆、博物馆,观摩学习古代的雕塑作品。罗丹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他说:“为了使我的工作不停顿,哪怕是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