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勒令退学以后
科罗拉多大学法学院院长决定,秋季开学后,希尔曼不能再回去上课了,原因是他的成绩太差。
希尔曼的父亲与法学院院长爱德华·金取得了联系,但这没能改变那个决定。金院长说:“希尔曼是个非常好的青年人,但他不可能成为一名律师。他最好去找其他职业。我建议他留在他周末打工的那个食品杂货店里。”
希尔曼给院长去了信,申请重读,但杳无音讯。
希尔曼感到心烦意乱。在重大事情上,他从未真正受过挫折。高中时他是个受欢迎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足球运动员。不费吹灰之力,他就进入了坐落在博耳德市的科罗拉多大学,并正式被该学校最负盛名的法学院录取。
希尔曼的父亲只有高小文化,他当了40多年铁路邮局办事员。但他热爱学习,同时他知道儿子极想成为一名律师。他建议希尔曼考虑一下威斯敏斯特法律学院,那儿开设晚上课程。
父亲的建议切合实际,同时又强烈地挫伤了希尔曼的自尊。科罗拉多大学是一扇通向法官宝座和声名显赫的律师事务所的大门;而威斯敏斯特则是一所穷人学校,没有享受终身职位的教授,也没有法律权威评论,其学生白天都在打工。
但是,希尔曼最终还是去见了威斯敏斯特学院院长克里福特·米尔斯。
米尔斯看了一下希尔曼的大学成绩报告单,直率地说:“在博耳德你突出的是体育课、西班牙语课和你的学生组织能力。”
他说得不错。希尔曼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却没承担起大学生应尽的义务,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终使他自食其果。
米尔斯院长允许希尔曼在威斯敏斯特学院注册入学;但有一个条件,他得重修一年级的所有课程。院长说:“我将时刻监督你。”
一扇门关闭了,但别的门向希尔曼敞开了。
因为这是第二次机会,希尔曼加倍努力地学习,并且对法律证据产生了浓厚兴趣。
第二年,教希尔曼一门课程的教授过世了,希尔曼不可思议地应邀接任了他的课程,这后来成了希尔曼的终生专长。
28岁那年,希尔曼成了丹佛市最年轻的乡村法官;而后,当选了地方法院法官;接着被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司法部地方法院法官。后来,他获得了科罗拉多大学颁发的乔治·诺林奖以及授予他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事情失之交臂是常有的事,无论是一份工作、一个梦想还是一段友情。希尔曼被法学院勒令退学一事,坚定了他成为一名好法官的决心。通过艰苦的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心灵感悟
生活中有着许多无法预测的岔道和无法料想的未来。你要做的是,把握未来,决不被失败所摧垮,决不能任由别人在你实现理想的能力上设置限制。
两次倒数第一之后
苏步青出生在浙江一个农民家庭里。从小跟着父亲学会了割草、喂猪、放牛等农活儿。他喜欢读书,每当放牛回家,路过私塾,苏步青总要停在那儿听一阵,他常借一些书来读,《水浒传》、《聊斋》、《左传》,都不止读了一遍。虽然那时候他年纪小,读起来似懂非懂,却爱不释手。
苏步青9岁那年,父亲送他进县城第一小学一年级插班学习。从山沟里来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看到的、听到的样样都感到新鲜。他整天玩耍,把功课全丢到脑后了,期末考试苏步青竟得了倒数第一名。
第二年,苏步青转到水头镇求学。因为家庭贫穷,有的老师看不起他,甚至还故意刁难。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两句佳句,整篇文章也写得很有特色。不料老师却怀疑他是抄来的,后来查清是他自己写的,仍给他的作文批了“差等”。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苏步青的自尊心,他就用不听课,尽情玩耍来抗议。结果,这年他又得了倒数第一名。
新学年开始,一位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这小孩挺聪明,就是贪玩不用功,就找他谈话,向他:“不好好念书,对得起你的父母吗?”苏步青听后,觉得惭愧,但心里并不服气。陈老师又循循善诱道:“文章好坏,不是哪个老师决定的;个人的前途靠自己去争取。我看你的资质不差,又能吃苦,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陈老师的话像鼓槌一样,敲着苏步青的心。他左思右想,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从此,苏步青发愤学习。为了看懂《东周列国志》,他步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