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人才的6个准则
管理警戒区
公元前262年,秦将王龁率军攻打韩国上党郡,赵孝成王派廉颇去救。才赶到长平,上党已经让秦军占了。廉颇连忙修筑堡垒同秦军对峙,无论秦军怎样挑衅,就是不出战。两军在长平足足对峙了三年。王龁无奈,派人报告秦昭襄王,秦王派人到赵国造谣。没多久,赵王就听到了左右的议论:廉颇老了,不敢同秦军打了,还是让年轻力壮的赵括带兵,就能打败秦军。
赵括是赵奢的儿子,从小爱学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连父亲也不放在眼里。赵王听信了谗言,拜赵括为大将,接替了廉颇。赵括的母亲向赵王上书,赵王召见了赵母。赵母请求赵王别派赵括领兵,因为赵奢临终前告诫她: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当儿戏,打败了祸及一家是小事,断送了国家可就不得了了。赵王不听。赵括更得意了,废除了廉颇的军令,下令秦军再来,一律痛击。秦国的阴谋得逞了,于是调兵遣将,派大将白起统领,先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然后在长平逐步扎紧了口袋,把40余万赵军团团围住,射杀了赵括,活埋全部降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从此赵国的国力大减,不久就让秦国吞并了。
管理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才的工作。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叹识人之难。今天,尽管神秘的X射线已能透过人的心肺,号称“死光”的激光已能洞穿人的大脑,但对于人的心灵世界,人们仍然感到无能为力。该怎样识别人的真面目呢?
1.要客观地看人才
识才最忌主观成见,戴“有色眼镜”。“疑人偷斧”使辜者遭嫌,而“情人眼里”的“西施”并非肯定绝代佳人。浓厚的主观色彩,往往造成情感上情感上的误差,遮掩或扭曲人才的真实形象。
2.要全面地看人才
“盲人摸象”,把局部当成了整体,犯了片面性的错误。识别人才切不可象“盲人”一样,以偏概全。看才识才要顾及德、才、学、识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都要坚持一分为二。
3.要历史地看人才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能凭一时一事定终身。现在犯了错误,要看过去的一贯表现,过去犯过错误,更要重在现实表现。
4.要从大节上看人才
孔子主张:“赦小过,举贤才”,就是说要从大的方面识才,这很有道理的。人才的优劣,要看大德,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要坚持以德帅才。
5.要从本质上看人才
识别人才不仅要用眼和耳,重要的是要用脑,透过表面现象,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才能识别“庐山真面目”,对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6.要从长处上看人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才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优点和缺点又具有“共向性”,二者往往相伴而行。峰高谷深,峰谷并存,如勇于开创往往“自尊自负”,好学深思往往“孤僻离群。”
识才要从两方面看,特别要抓住人的长处,才会准确无误。之后,努力方向应该是安排适合他们特点的工作,以发挥他们的专长。
招聘的误区
管理警戒区
著名的汽车大王帕尔柏刚开辟自己的汽车代理业务时,曾为自己的公司聘请了一位大汽车制造公司的管理者来负责汽车的统销业务。对汽车来说,这位管理者的知识足以去当一名大学教授。但遗憾的是,这位管理者对汽车的销售、销售人员的管理、如何控制不必要的销售费用、营销策略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由于他来自生产厂家,习惯于汽车生产管理,对如何与厂方据理力争,抓到畅销车的货源缺乏见地,最终使帕尔柏希望落空。后来,他另聘一位善管理懂销售的人,此人十分了解汽车销售行情,推销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注意费用的核算,使帕尔柏的公司蒸蒸日上。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内部都要增添新鲜“血液”。但如果所接受的“血”型不对,就无法使公司充满活力。反之,极大地影响公司发展。甚至使公司“病危”,故此,招人要避免陷入某些误区。
1.“专家”误区
为了保证招聘质量,管理者可能会组织一批由各种“专家”如人力资源专家、心理测试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等等组成招聘队伍。这些“专家”可谓是精兵强将,但在招聘方面也许并不项用,因为具体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并不会十分清楚。因此,管理者要请一些行家里手来评判,请熟悉岗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