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学会自己完成任务
管理警戒区
安史之乱发生后,叛军向京城进军。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佑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
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关外的叛将崔乾佑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佑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作为管理者,应该在授权之后就信任被授权者,要给他们充分的行使权力的空间,不能通过越级管理试图去监视、约束员工。除了看他们的工作成绩考核之外,不要再对员工的工作指指点点。
管理者必须有一个信念:我员工的员工不是我的员工,我不能支持我员工的员工去顶撞我的直接员工,不能当我员工的员工的后台,更不能指挥我员工的分内事。一句话:绝不能越级管理。
各级管理者对自己的实际权力进行约束和控制,防止和纠正自己“越权”,是避免“越权”现象的根本。要做到防止自我越权现象的发生,管理者必须认清以下几点:
1.不要自恃高明,要尊重员工
有些管理者总以为,“举世皆醉我独醒”,天底下只有他一个人聪明能干,其他的人都是傻瓜。他一看到员工一点做得不好就暴跳如雷,就想绕开直接员工去指挥。
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必须有容人之量,不但要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能容忍别人的短处,对于员工那些相当明显但无关宏旨的缺点不要去计较。而且管理者越权指挥,有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酿成大错。自恃高明者并不一定就高明,因自恃高明而去充当员工的员工的后台,去越权管理,那就是极大的不高明。
2.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管理者之所以想通过其他的人对直接员工进行约束,主要是由于他对员工不信任。但这种“留一手”的做法又会挫伤与员工的自尊心,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造成自己与员工之间的隔阂。
如果你认为某个员工政治上不可靠,品行不端正,能力上不能胜任,那你就干脆不要任用他。一旦使用了某个人之后,只要没有发生原则性的变化,那对他就要充分信任,要放手让他工作,调动他全部的积极性,鼓励他大胆地去干,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3.要区分私交密切与照章:理政
有的管理者是在不知不觉中越权的。他们以为有此员工是自己的朋友、同学,与自己关系密切,于是日常交往中就与他们也谈一些工作上的事,关照一些注意事项,却没有考虑到他们还有直接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样是不自觉的越权管理。
4.授权后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不要稍有偏差就将权收回
如果授予一定权力后立即变更,会产生三个不利:一是等于向其他人宣布了自己在授权上有失误;二是权力收回后,自己负责处理此事的效果未必更好;三是容易使下级产生管理者权却不又放心的感觉,有一种被欺骗感。因此,在授权后一段时间,即使被授权者表现欠佳,也应通过适当指导或创造一些有利条件让人以功补过,不必马上收权。
5.不给员工过多的帮助与辅导
管理者给与员工过多的辅导,不能使员工独立处理整件工作,对员工本身及管理者均会造成损害。在员工方面,没有适当的磨炼,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