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裤裆巷风流记 > 默认卷(ZC) 第二章

默认卷(ZC) 第二章

四开间的鸳鸯厅,砖细门框,门框上方有一幅《八仙上寿图》砖刻,王母娘娘和老寿星居中,八仙赴宴,各姿各势,活灵活现,大概是借托“洪福齐天”的意思。可惜前几年大家神经搭错了,造反造反,红卫兵搭了梯爬上去,凿得一塌糊涂。现在看,只剩下张果老那头小毛驴还有半只屁股,“洪福齐天”自然是齐不起来了。

这鸳鸯厅,原本为啥要起鸳鸯这个名字,据乔老先生讲,是因为这一进房子走廊上有扇银杏木精雕的月宫门洞,将走廊一隔为二,门洞西面一开间,雕梁画栋,门洞东面三开间,朴素简雅,因为走廊东西大小不一,结构不同,所以,叫做鸳鸯厅。至于鸳鸯厅早先到底派什么用场,乔老先生支支吾吾、含含糊糊讲不清爽,问吴老太太,老太太说,鸳鸯厅原本叫积善堂,不过,我嫁到吴家里,鸳鸯厅就锁起来了,从来没有进去看过。房子造好空在那里,这种事体,只有上世里有,今世和下世是不会有的。

鸳鸯厅四开间房子,虽然东西有别,但大体风格还是一致的,都是一式的楠木板壁,红漆地板,镂花长窗,乔老先生说是古建筑的杰作,乔乔偏偏同阿爹唱反调,说是住这种房子冤枉孽障触霉头,看看这种破房子,什么红漆地板,哪里还看得出一点红漆,什么镂花长窗,哪里还有一扇像样的窗。近几年各家人家自说自话,把走廊上的长窗拆下来,搬进自己屋里隔房间,有的索性改改弄弄,变成了其他小家具。大房间一变二,有的还要二变四,但是不可以再四变八了,四变八的房子真是螺蛳壳了。子子孙孙倒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地变出来,所以,到末了还是解决不了困难。房管所来人追究,每次总是十七八口一条声,问他要房子。碰一鼻头灰,回去汇报,从此再也不来寻麻烦。

走廊前的一方天井原先也有三五十个平方,几家人家各搭一间灶屋,张师母屋里灶屋边上还拖了一个披。天井里原先的一棵百年老柏锯掉,方竹、石笋拔掉,推倒,石条石墩用来做基石。各家搭房搭披,没有规矩,没有计划,抢着为准,搭起来算数,三五十平方的大天井,割得七零八落,剩一点点地方见天见太阳。

吴老太太讨还两开间一隔厢的辰光,吴圆和吴克柔还都没有回来住。老太太一个人住百十多个平方,只有两三件破家具,房间空荡荡的,心里空落落。过了不多几日,有个中年女人寻上门来,手里捏一本黄草纸兮兮的书,对吴老太太说,他们家是吴状元第三代五房里的嫡传,吴老太太自己算起来是状元府的第六代,第三代应该是老太太男人的阿爹再上一代。吴李氏进吴家门辰光,阿公阿婆都没有了,不要说阿爹了。更不要说阿爹的上代了,阿爹的上代有弟兄几个,妻妾几房,就更加弄不清爽了。现在人家拿了家谱来认亲眷,别样没有什么要求,诉诉苦,讲屋里房子紧,小人大了住不落。吴老太太心肠软,一个人也嫌冷清,就拦出半间屋借给那个什么三代五房嫡传的亲眷。人家要付房钱,老太太还不肯收,说是自己人,难为情的。那家人家屋里小人多,大的两个儿子结了婚,第三个儿子刚刚轧了女朋友,还没有上过门,做娘的怕人家小姑娘上门一看小房子大家庭,先要打折扣,就让三子住到吴老太太的房子里来了。说是半间,面积倒也有二十多个平方,一个小青年独住,惬意煞了,女朋友上门,也没有闲话讲了。

吴圆先回来,看见有人借住,没有意见,可是吴克柔一进来,就横不是竖不是,三子怕吴家讨还房子,马上付出房租。可是吴克柔还是不称心,闲话里一直夹音头,有赶三子走的意思。三子是个硬气人,不肯受这种气,几次想卷了铺盖滚蛋,弄得老娘跪下来求他,才算忍气吞声赖了住下来。另外两家邻居背后煽风,叫他赖了不要走,看吴家那个野种敢不敢动手赶人。

吴克柔刚进来,倒是一门心思用在三子身上,要赶他走。不过,过了不多日脚,他的乡下女人,带了两个小人追到城里来之后,他再也没有心思算计外人了。先要想办法对付这个黑面孔的乡下女人了。

吴克柔下乡插队,只有十六岁,那辰光吴克柔的父亲也受了丈母娘的影响,不吃香。不过,仗着出身好,全家没有赶下乡。吴克柔这一代却是逃不脱。吴克柔一个人到乡下,举目无亲,什么也不懂,混一日算一日。有一回肚皮饿,去偷队里的山芋吃,正巧被大队胡书记捉住,那时正在搞什么“几打几反”,风头上,大队里要批斗他,还要牵连到他的母亲和外婆。吴克柔年纪小,吓煞了,可是偏生碰了个巧事,胡书记的独养女儿胡美英,人长得难看,嫁人的条件倒不低,弄到二十几岁还没有嫁出去。胡美英居然看中了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