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过后,部队集结完毕。一二零师独立支队,又称为晋东北支队,一共下辖三个营,八百人,一营二营都是满编的三百六十人。而三营只有一个连撑规模,数量只有一百二十人多人,但是战斗力和纪律性最高的就是这个三营,因为这支部队是政委许攸达从六八六团带出来的,几乎是六八六团,也是红一方面军独立二师的精髓所在,每个战士都是两万五千里磨练下来的战斗精英,堪称是老兵中的老兵,经验丰富,阅历深厚。吴尚本来计划以三营带一营二营的方法,迅速锻炼另外两只部队的战斗力。于是他自己带着团部和三营火速急行军,来到晋东北门户的沿鲁村,打算在那里稍作驻扎,刺探一下晋东北地区的敌情。
晋东北地区,就是山西东北一带,包括了平海,灵丘,广武,太安,浑源和大同等六座县城。其中以大同县城的规模最大,日军驻守的兵力也最为强大,足足有一个联队的规模,在整个晋东北地区,日军的驻守兵力大约维持在一个旅团左右,大致有四个联队,其中两个为华北派遣军的乙种联队,兵力维持在两千人左右,另外两个是日本精锐的关东军部队,驻扎在最东北面,靠近平津地区的广武和灵丘县城,一般不受命于山西的日军第一军调派而直接听命于关东军本部,其实这一部分的关东军只是放出来把守东北地区关隘的,日军在东北经营了数年,根基深厚,所以也更加需要提防关内的中国势力渗透进入,所以在关外地区也都派驻了重兵,以防敌对势力涌入。所以这样来说,真正在晋东北具备作战势力和对自己今后发展产生威胁的就是日军大约两个联队的兵力,其中大部分驻扎在大同,其余诸如平海和太安等地区的日军力量并不强(相对于其他地区日军驻军而言)。
吴尚精打细算地分析着自己手里头的本钱,也小心翼翼地打算着今后的部队发展。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自己的本钱有限,不打算主动插入这一地区,而是先弄清楚这里的日军和国军的军事情况。
在部队进入沿鲁村之后,战士们发现村里面的老百姓看到有陌生的军队来了,纷纷关门躲避,不敢与之接触。王小虎和刘当诩敲了好几家老乡的门都没有应答。警卫连长张二山跟吴尚来到一户老百姓的院子前。而这户人家的一个老大爷远远地就看见一伙穿着灰军装的人朝自己这边走了过来,吓得他急忙丢掉了手里正晒着的玉米面,一溜烟地跑进了屋子里插上门栓,任凭门外的八路军怎么敲门都不愿意开。
“老乡,你见我们跑什么,我们哪里像是要吃人了?”张二山猛地拍门,直把手剁的“砰砰”响却还不见里面的人有动静。“好了,别敲了。我们走吧。”吴尚双目一缩也不打算在逗留下去,招呼一声带着警卫连的战士随即就离开了。
村口,许攸达跟吴尚碰头。
“不行啊老吴,这里的老乡都不愿意给我们开门,好像不敢跟我们接触啊。”许攸达一脸的困惑,他也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些老乡见着自己会像是见到了日本人一样害怕。。
吴尚点了点头,说:”日军在晋东北有着很深的统治基础,这里恐怕之前就被鬼子扫荡清乡过,老百姓对我们这样的陌生军队有恐惧心理也是难免的。而且···”吴尚低声凑近道,“我担心这村里有日伪的间谍正关注着我们一举一动,如果有哪个老百姓敢接待我们肯定会被他们秘密上报继而遭到报复。”许攸达点了点头,以他敏锐的地下党工作经验,从一进村他就感觉到了着村里里似乎有一股隐秘的势力在默默关注着自己,这没有什么证据,只是出于一名地下工作者的直觉。
“让大家伙在村口驻扎下来,今晚在村外过夜。”吴尚眼神一眯,跟许攸达相互递了个眼色,暗中会意。边上的张二山应了一声,急忙转身前去布置,这次随同一起进村的先头部队只有三营和支队司令部,大约两百来人,数量不多,在村口安营扎寨也不是什么难事。在出发之前他们就已经预料到了晋东北的工作会比较难以开展,所以一切后勤物资都尽可能地准备充足了。
夜深,战士们都背靠着背打起了瞌睡。几个站岗的哨兵远远地背着枪在几个制高点上来回徘徊,抬头看着月色,他们也是不住地打着哈欠,睡意连绵。
此时,吴尚和许攸达两人还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分析着当前的敌情。他们刚刚得到从总部转来的情报,原来在晋东北一带也分部着几支国军的敌后部队,包括中央军,晋绥军,西北军还有阎锡山之后组建的山西民军,例如中央军第十八师弟一零六团,晋绥军的五一一团和三二六团,西北军的三十七旅和骑兵一团。这里面有真正抗日的友军,也有趁机占地盘而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