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元宵廷争
正月里总是异常繁忙,一个节日接着一个节日,一场盛事接着一场盛事,自王安石搬家以来,最为繁忙的几天已经过去,转眼便来到正月十五上元节。因为先前的事,王安石这几日皆是郁郁,连带着王府上下的气氛也很沉闷,经过前几天的休整,搬家的一切事宜已经初步打点妥善,逢上元宵,吴娘一早便吩咐下去说要好好办办,也给这新宅子添点喜气,所以天才刚亮,王家的下人便挂起灯来。
元宵的东京城,比之元旦,更多了一丝节日的气氛。上元节自宋太祖时起,便因“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加之“年古屡丰”,又再增了十七、十八两日举行庆祝。节日期间,京城的士民皆成群结队集聚在御街游乐,两廊下歌舞、百戏、奇术异能不断,乐声悠扬。街坊间有击丸踢球者、踩绳上竿者,也不乏表演傀儡戏、魔术、杂剧、讲史、猴戏、鱼跳刀门的民间艺人。在城北边,又搭起台阶状的鳌山,灯火辉煌,灯上绘有神仙传说,左右还用彩娟结成文殊、普贤菩萨,整座山上张灯结彩,极其新巧,灯多用琉璃制成,随风摆动旋转,流光溢彩。鳌山顶端安置木柜贮水,不时放水,恍如瀑布飞溅而下。更用草把缚成双龙,遮上青幕,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远望如双龙蜿蜒飞腾,金碧相射。而从鳌山到附近的大街,约一百丈,均用荆棘围绕,称作“棘盆”,实则是大乐棚,棚内各色彩灯照耀如同白昼,乐人奏乐,同时演出飞丸、爬竿、掷剑等杂戏,好不热闹。
早年王安石均在地方,年前才又回京赴任,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他们一家在京城过的第一个上元节。府外的人声鼎沸传到小辈人耳中,早就坐不住了,清水一早便嚷嚷着要出去玩,王菀之、云娘虽未开口,内心也是想的,大抵这个年纪的人都愿意凑这个热闹,所以用过午膳,清水便催着娘亲去吴娘那儿申请出府去玩。本来待嫁闺中的女子,最是不宜抛头露面,但吴娘看着这几个孩子这些天也打不起精神,便多了一丝宽容,特允了他们可以出府观戏去。吴姨不喜热闹,自是要留下陪自家姐姐,所幸汀时善武,也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吴娘便又派了几个得力的侍卫跟着,反复叮嘱过后,要人给云娘、王菀之、清水都戴上厚厚的面遮,方才放她们出府。
此时夜幕渐渐降临,最是热闹的时候,清水等人前脚刚出府,王安石后脚便穿戴整齐也往外去。原来朝廷每年都在上元夜设御宴于相国寺罗汉院,仅赐中书和枢密院长官,王安石自那次宫门风波之后,除了正旦的宫宴远远望过皇帝一次,便再没有见过圣上,更别提交谈了。这几月斗转星移,时局变换,他本就担心皇上心思犹豫不定,更是摸不准今日皇上对于改革又是什么看法。此次宫宴,规模较小,他须得想办法和皇上说上几句,于是早早便往相国寺去了。
酉时,罗汉院。皇帝坐在正中,众位卿家分列两侧入座,内侍宣读之后,菜蔬便上桌了,一时间,觥筹交错。司马光坐在王安石的对面,在一众臣子的敬酒中,显得尤为繁忙,偶尔几次和王安石眼神交错,也只是一瞥而过,真如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王安石心下了然,也不再纠结,只往皇上那端望去。
神宗看着台下一派景象,不动声色,只一味拣着盘里的菜吃着,偶尔回过头对着身边的内侍说上几句。王安石目光炯炯地望着他,他自是有所察觉,也回望过来,却只是淡淡的。王安石看得陡然一惊,心下便凉了三分,正欲低头时,却看见皇帝微不可见地把头往门外一指,王安石经过前几月和皇帝的夜夜交谈,两人之间早已默契非常,当下便有所会意,只是碍着此处人多眼杂,忙把脸上的惊喜匿去,端起汤小口啜着。
这时见这场宴会已经渐渐走向尾声,皇帝便依照惯例遣了内侍官福公公去取赏赐的簪花来,王安石见状,心领神会,在福公公离去后不久,便也以要更衣的借口,离席而出。出院刚走几步,便看到福公公候在拐角处,王安石忙追上去,施了一礼,静静等着福公公的话。福公公最得神宗宠信,对待这变法的事情,也略知一二,这下得了圣上的旨意,正有一句话要传给王安石,便示意王安石上前。王安石忙走向前去,福公公便附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圣心未变,一切照旧。”
这话对于王安石来说,可谓是一剂最强效的强心针,瞬时让他惊喜不已,他回想起自四月开始和皇上一次又一次的面谈,那幅改革的宏图又再次在他心中清晰起来。其实旁人不知,王安石和神宗的谈话已经涉及改革的方方面面,不仅讨论了改革的方法、具体的条例,更是深刻明白改革的意义是为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俩在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