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卿等人欢欣鼓舞,重新放开膀子,按部就班地将新法重新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但卧病在床的王安石,却没有感到欣慰,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力,神宗废法的举动让他死了心。好比商鞅变法,秦孝公当时是倾全国之力鼎力相助,给了商鞅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但到了当朝圣上这里,却没有这样的魄力,他回忆起之前种种,面对反对派的攻击,每次处理神宗都下不了决心,他都得反复上奏、商量,才得以把他们贬出京去。而这次就因为一次旱灾,一幅旁人的画,神宗便可以无视新法的好处,否定它带来的一切改变,说都不说一声便全部废除,这让他一想到就气得血液倒流。他太累了,不仅是变法太累,而是这样的变法太累了,几天之间,心境便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强撑着病体,披衣起身,怀着满腔的疲惫和绝望,写下他的辞呈。
神宗时隔七日,收到来自王安石的第一个消息便是这封辞呈,心中悲痛,忙回信极力挽留,直言王安石的辞官让他寝食难安,定是之前废法一事让他受了委屈,又好生安慰体恤一番,关心起他的身体,甚至说已经派了太医前去诊治。王安石回信,对慰问表示感谢,但辞官的态度仍十分坚决。
神宗作为一个君主,此时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甚至降低身份,自责道:“定是爱卿觉得我不是一个成功的君主,所以要抛弃我。”王安石心中一软,但敌不过他内心噬骨的疲惫,回信道:“并非如此,圣上聪慧,又很上进,日后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微臣年老体衰,无法再尽心辅佐,但在我之后,必有更好的年轻才俊来辅佐圣上。”
神宗见信,心中更加难过,但依旧不放弃,动情相劝,搬出王安石进京的目的和济世安民的理想,又强调自己与他如何志同道合,先前的合作如何愉快,反正用这世上最温馨的语言,做着感人肺腑的挽留。王安石不为所动,依旧要辞官,他心力交瘁,至少此刻,他是不想在京城再待下去了。
神宗依旧没有批准王安石的辞呈,所以王安石只得在府内休养。
这时,一个故人回到了京城,时隔三年,李之昂再次回京,此次目的只有一个,杀了王安石!三年前他指使云娘给王安石下药,自以为万无一失,虽然久等不见云娘的出现,便以为事发,云娘已经被处死,只得按原计划,只身一人回到西夏去找姐姐。谁料王安石并没有死,甚至发动熙河战役,直接收复河湟两州,西夏腹背受敌。梁太后震怒,当即便下令将李之昂关了起来,念在血脉相连才饶他一命。李之昂就这样在西夏过了被监禁的三年,其间受尽白眼和折辱,但都不敢轻易死去,因为他一定要活到杀了王安石为止。而后费尽千辛万苦,他终于得以逃脱,便一刻不停地赶往京城,要为自己和云娘报仇。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王府众人都已安睡,一道黑影悄无声息落在院内,目标明确,直直往王安石的寝屋摸去。待他推开门,却发现王安石此时并未入睡,原是王安石病中总是口渴,夜里总要起身喝水,正好撞上他进得屋来,大吃一惊,忙叫道:“来者何人?”李之昂见状,忙疾步向前,手中的剑便往王安石身上刺去。王安石一惊,手中杯子滑落,砸碎在地,旋即侧身一躲,但臂上仍深深挨了一剑,当即便汩汩冒出血来。李之昂忙又转身接着向他刺去,王安石也略习过点武,当下便侧翻向一旁滚去,无奈手臂吃痛,滚到一半便停下,狠狠撞在桌上,力道之大,直接将桌掀翻,惹得桌上一应物品皆摔在地上,噼里啪啦作响。李之昂见动静太大,当下便加快速度,使出杀招,要速战速决,剑身闪过一道白光,直直往王安石面门刺去。王安石如何敌得过这样的招式,何况正生着病,身体虚弱,只得放弃抵抗,闭上眼,等待死亡的到来。
“叮”的一声,王安石感觉的剑气已经逼在他鼻前,却迟迟没有等到剑的刺入,忙睁开眼,只见汀时突然赶到,及时拨开李之昂的剑,两相交锋,李之昂便落了下风,忙向门外逃走。
汀时自幼习武,武艺高强,如何能让他逃了去,两人在院子里激战数十回,李之昂手中的剑被汀时打飞,当下便被反扭在汀时身下,不得动弹。汀时忙扯下他脸前的遮布,这个面孔颇为熟悉,一时却又想不起来。这时,管家王贵带着家丁匆匆赶到,吴氏、王雱也闻讯赶到,见王安石手臂鲜血直流,忙为他包扎。李之昂已经被制服,当下便被家丁捆绑起来,就要扭送官府。待他转身,因为打斗的激烈,衣衫早已破烂,颈后的刺青此时清晰地露出,汀时一看,当下便从地上跳起,冲过去将李之昂抓过来,一把扼住他的喉咙,叫道:“是你!你到底是谁?我姐姐的死,是否与你有关?”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