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该不该去阻止,或是如何去阻止。kanshuchi.com
这就是结局?陈豫问自己,却找不到答案。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局,这却像是范老先生所说的命中注定。
听到关门声后,陈豫起床批好衣服,站在书房的窗台上目送她离开。
清晨,雾气还未散尽,路旁的小树在微风中无力地轻摇,郑芷蕙瘦弱的身影拎着包,在冷清的小区大门,一株新移植的老树旁,缓缓出现在陈豫的视线。枯萎的爱情和那没有抽出新叶的老树互相印衬,仿佛在诉说凄惨的同命相怜。可枯木有逢春之日,不知爱情可有重头再来之时。曾经的甜美如蜜、曾经的相依为命、曾经的相濡以沫和那些山盟海誓,如今何在?只余下窗台上不知所措的陈豫和马路上孤孤单单、惨淡无助的郑芷蕙。
郑芷蕙消失在十字路口那一刻,陈豫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无助、可怜和惨淡的人,何止是郑芷蕙?这不也是伪装的淡定背后真实的他自己么?
几天后,郑芷蕙回来拿最后一包东西,陈豫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紧紧地抱着她不放开,说要重新开始。
听着那些道不尽的惋惜、苦口婆心的劝说和信誓旦旦的承诺,郑芷蕙也哭得不可收拾。
后来,她把窗帘拉上,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投入陈豫的怀中,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疯狂,眼中却一直饱含着泪水。
最后她在陈豫的肩头狠狠咬了一口。
这就是她的告别仪式。
陈豫无力地看着她起身、穿衣、拿包、开门、背对着他关门而去。
她的冷若冰霜、她的无理取闹、她的不解人意背后,是对他多深的爱意,才能让她如此的伤心欲绝。
陈豫要不惜一切留下她。
可最终她还是走了,留下形容枯槁、面如死灰的陈豫。
陈豫回过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拨通郑妈妈的电话,为自己先前的恶劣的态度道歉和解释,请她出面劝郑芷蕙回来,还当机立断打车去郫县把妞妞接了回来,以示诚意。
郑妈妈一是一、二是二地数落了陈豫的错误,在陈豫的再三央求下表示愿意帮忙劝劝郑芷蕙,还给陈豫讲了怎样才是正确对待郑芷蕙和她的家人的态度,如果陈豫真爱郑芷蕙,就得对她拿出点诚意,还要改过自新。
郑妈妈的话说得很中肯,字字珠玑,又字字像刀一般刻在陈豫的心里,让他无所适从。倔强的陈豫并不能完全接受这样的单方面的批评,于是顺理成章地把郑芷蕙的离开理解成两人相处过程中的博弈,更是对自己的退步后悔不已,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在这场磨合战争中,他是彻底地失败了。
这种失败,让陈豫在今后的相处中,进退维谷。
这种认识让陈豫挽救爱情于危难的热情很快退去。他意兴阑珊,不再急着去把郑芷蕙找回来。空闲了就遛遛狗、打打球,还组织一帮同事去老家采了回春茶。暂时脱离两人世界,轻松自在的感觉难免,但久了就空虚无聊了。于是他开始遵循范老先生的嘱咐,翻阅古书,从郑芷蕙残缺的繁体竖排版《史记》开始。
一个月之后,郑芷蕙在郑妈妈的劝说下回来了。陈豫除了去帮忙搬运行李,期间没去找过郑芷蕙,几乎也不联系,只在郑妈妈来的时候礼貌地做好接待工作。在他看来,在相处的过程中,自己并没有多大错误,最多也就是吵架时脾气不好,能退一步请郑妈妈去劝她已是极不容易,而且郑芷蕙自己要走,并非被赶出家门,没有亲自去请的理由。
陈豫的这种态度为两人后来的生活埋下祸因,郑芷蕙回应他的也是毫不掩饰的冷淡。
可两人终是再度生活在一起,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埋怨,也有不再含蓄的针锋相对,能在一起,毕竟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这苟延残喘的二人世界里,陈豫逐渐感到无法左右爱情的乏力,也越来越相信范增老先生预言的结果。
陈豫是深爱着郑芷蕙的,郑芷蕙必然也不容置疑地深爱着他,这是谁也不能tf的事实真相,可他却总有一种貌合神离的感觉。两人的契合度,不仅跟最初相识时相距十万八千里,跟地震后的争吵不断相比也是远远不如。即便如此,陈豫对分离后的重聚也是格外珍惜。
无可奈何之际,陈豫逐渐把心思放在各种书籍上,精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翻阅五经中的《诗经》、《易》、《春秋》,浏览《吕氏春秋》、《老子》、《庄子》、《山海经》、《列仙传》、《淮南子》、《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