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曼珠沙华之缘尽今生 > 分章完结阅读33

分章完结阅读33

于是,有了郑妈妈装病想挽救女儿的爱情这一幕。

即使陈豫被她的用心良苦感动,他依然觉得郑妈妈昨夜对他说的话是她对他真正的看法。陈豫渴望能和郑芷蕙重修旧好,却无法接受这位吐尽肺腑之言的准岳母大人。

在医院门口,郑芷蕙给了陈豫否定的答案。

陈豫没再想起过她做出最后的选择时说的字眼。她的答案似乎早在预料之中却又让他无比地震惊,也让他痛心疾首,在那一刹,他意识到自己是爱情的失败者,同样在那一刹,他永远放弃了主动去挽回爱情的想法。

他转身离去的时候,冰冷的细雨又开始滴落,洒在已如行尸走肉般的身上,浸入已如死灰的心灵,把灵魂从绝望的深渊唤醒,又把它淹没在刺骨的寒潭,让它最终如冰块般破碎。

这雨,一直下到陈豫登上去三亚的飞机还没有结束的意思。

细雨连绵的成都,空气是潮湿的,地面是湿漉漉的,连屋子里也显得那么阴冷。这样的天气配上陈豫死水般的心情,让他无论怎样强颜欢笑也难以掩饰形容枯槁、面如死灰,也让他在毫无意义的故作镇定中折磨得自己筋疲力尽。于是,他想逃离。他想到南国海滩上的灿烂阳光,想依靠它洗尽阴霾;想在暖风轻拂下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愿自己能够释怀。

就这样,他收拾了一小包衣物、《周易正义》和一些前人的读书笔记,轻装出行。

这是他近期每天必读的书,也是唯一要读的书。

《周易正义》一直在身边,但那些读书笔记却是失而复得。

那时祝书浅沉迷于足彩,一日一餐,昼伏夜出,白天睡觉,晚上赌球。虽然同处一个房子里,陈豫和他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在一个人沉思和反省的日子里,陈豫想起了范老先生和他的临别赠言。他始终参不透《易经》第四十三卦夬卦对正在面临人生最大危机的他有什么帮助。他反复研读,然而不得要领。于是他下决心系统地研究《易经》。作为儒家正统的《周易正义》便成为首选。从此,这本书再不离身。

元旦节陈豫回了趟老家。他实在不想回家,尤其是在落魄之时。但每年他都要回去给已故的母亲扫墓,那时他已生出换个环境度过严冬的想法,不知春节时将身在何方,就抽出元旦节这个空当。

他轻描淡写地给陈父提了下和郑芷蕙分手的事。在财产这个问题上,陈父的反应大大出乎陈豫的预料。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肯定会关心钱财之事,陈父却一点没有问到,在陈豫提到郑芷蕙要一笔钱时,陈父很淡然,他让陈豫给,一分也不要少,好歹一个女孩子跟了陈豫这么多年,大好的青春年华耗费在他身上。

自己的父亲竟是这样的人。陈豫觉得似乎这些年自己对他的误解太深,但他依然把这个想法埋藏在内心深处,不让它成为改善父子关系的契机,毕竟,母亲的意外身亡,他难辞其咎。

父子二人在乡下老家原本有数处房产,其中一些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就处理给了关系好的邻里乡亲。现在住的是一栋二层的小楼。它快有二十年的历史,岁月在它身上刻上了沧桑的痕迹。尽管它老旧,但陈父这几年一人居住在这里,经营一些农林产业,把它收拾的干净整齐。

陈豫整日在楼上诵读《周易正义》。曾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告诫过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整日咬文嚼字,试图理解书中深意,可你连书都不能背下来,谈何领悟。于是他决定先记住它。

陈父看见了陈豫所读的书,有几回想说点什么,却欲言又止。直到陈豫假期结束离家的时候,陈父将三本旧的发黄的书交给他。

随手翻开几页,是苍劲有力的毛笔小楷。陈豫认出来了,这是陈国安的书,陈国安曾说过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读《易》的感悟,珍贵无比。

这些书曾经被他一页页地折叠成三角板、四角板输给同学了,为此还挨了痛揍。这些经过无数岁月洗礼的书虽然老旧,但整整齐齐,没有一点折痕,应该是被压在箱底很多年。书线很新,应该是这几日才装订的。

陈豫心中很受感动。

他跟陈父道谢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亲一丝疼爱的笑容一闪即没。

于是,陈豫的学《易》之路,除了解开范老先生打的哑谜,似乎还有了更加伟大的意义,那就是找回祖先的传承。

陈豫用稍好的心情离开冬天里的成都,来到温暖的三亚。

他没想到和胡蝶是这样相遇的。

按照陈豫正常的生活习惯,这一幕本不大可能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