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被吓得一哆嗦,饭碗差点摔到地上。
梁父咳嗽一声:“你吼那么大声做什……”
梁母柳眉倒竖:“我就吼了,怎么了!这一桌子菜都是我做的,我忍着腰疼辛辛苦苦做的!我吼两句怎么了?”
梁晓放下饭碗,平静道:
“妈,我没要求你给我做一大桌子菜。其实我连今天是我生日都忘了,如果你们不提,我都不记得这回事。”
“你连你生日都忘了?孩子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你连你妈受难日都忘了?你还能记得什么?”
“如果你是为了纪念你的受难日,那这桌子菜你自己吃吧。这日子太沉重了,我担待不起。”梁晓站起身。
“你给我坐下!”梁母又是一声暴喝。
“姐……”梁明在旁边轻轻拉着梁晓的袖子,大大的黑眼珠里满是担忧。
梁晓心里一酸。
梁父不断地给梁母使眼色,梁母的语气缓和下来:
“晓,其实妈妈也没有别的意思。刚刚就是觉得做了很多菜,很累,腰很疼,突然就一股邪火上来了。
在你生日发脾气,是妈妈不对,快吃饭吧。”
梁晓默默坐下,继续吃饭。
虽然已经全无胃口,但是她从小到大已经习惯在饭桌上遭到母亲的训斥。
母亲似乎永远看她不顺眼。
或许,她对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期待太高,所以对梁晓的身份感到一种不匹配的错愕,总觉得是哪里搞错了,才得到一个女儿。
梁父和梁母的原生家庭跟他们那个时代的其他家庭一样,都是多子女的大家庭。
梁母家有四个孩子,梁父家有六个孩子。
梁父排行家中老三,有一兄一姐,下面三个弟弟。
两夫妻刚结婚的时候,梁父有一次开玩笑说,梁家似乎有某种生男孩的基因。
光看他们家,六个孩子只有一个女孩,五个男孩。
而梁父的哥哥有一儿一女,姐姐有一个儿子,比梁父先结婚的四弟也生了一个儿子。
梁父或许只是无心之言,但刚怀孕的梁母听了之后却颇为忐忑:
一方面,她相信梁家有“男孩基因”一说,觉得自己腹中多半是个男孩。
另一方面,另一个更沉重的压力压在她心头:
万一呢?万一我肚子不争气,生的是个女孩怎么办?
梁父安慰她,没有关系,女孩他也喜欢。
但是这个“也”字,其实已经暴露了说话者的心思。
“也”——是第二志愿。
是退而求其次,是不得已而为之。
虽然梁晓出生之后,梁父对女儿的喜爱已经半点都看不出当时“也”的心态。
他是真心觉得女儿真好,真可爱,把她当眼珠子一样疼爱。
但是,梁母心中却结下了一个疙瘩。
她总觉得,在这个满是男孩基因的大家庭里,生出女孩是她的错。
梁晓的爷爷奶奶很欢迎孙女的到来。
在满是皮猴子的男性孙辈当中,乖巧可爱又精致的孙女梁晓仿佛是一股清流。
即便整个大家族的氛围都是夸梁晓懂事,美丽,宛如娃娃一般漂亮,喜爱的不得了,夸梁父梁母有福气……
但是梁母却一直固执地认为,那只是别人在安慰她。
背后指不定怎么嘲笑她,生不出儿子之类的。
当初梁母提出想生二胎时,梁父坚决不同意。
首要原因自然是因为二人都有不错的职业,在那个年代生二胎几乎约等于给自己的工作判了死刑。
和这个理由并行的原因就是:他足够爱他的女儿,爱到并不觉得如果孩子是个男孩的话,他会比爱女儿更多爱几分。
然而最终还是没有拗过妻子,她成功地怀上了二胎。
代价是主动从比较好的职位,退居到一个几乎永远不会有晋升机会的闲职。
梁母直到现在都不后悔她的选择。
在她看来,什么职位,什么挣钱都是虚的,有儿子,活蹦乱跳的大儿子在眼前晃来晃去,才能给她至高的幸福感。
这甚至比挣一个亿还有成就感。
儿子出生后,比梁明年长八岁的梁晓自动成为家庭小助手的身份。
在梁母看来,8岁的女孩已经足够懂事到帮助父母照顾弟弟的年纪了。
但是敏感的梁晓从幼年起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