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南宋小捕快 > 第42章 总想搞个大新闻

第42章 总想搞个大新闻

自古帝王最忌讳的几件事中,谋反肯定是占据首位的,而谋反的前提就是收买人心。平时修个桥铺个路,别人还能称呼你为大善人,遇到饥荒,开仓施粥,朝廷还能奖励你,但你要是敢收拢流民,有司马上就会有人来亲切的问你:你想干什么?所以这件事只能通过官府来做,私人做的话,流放三千里已经算是宽大处理了。

此事太大,胡德修再看好李知涯,也不会就凭他寥寥几语就答应下来。就算胡德修想干,此事也是要拿到朝议上讨论的。这不是新生活运动,只在右三厢这么一个小范围里实行。关系到几万甚至十几万流民,做得好这是天大的政绩,一个不当心,就回家休息去吧。而且文官想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何说服胡德修,如何说服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这是李知涯最需要考虑的。

李知涯要好好梳理下思路,所以他打算在家里先把事情前后都想周全了再去找胡德修。

翌日清晨,李知涯起了个大早,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拿着毛笔将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的写在纸上。到了快近中午时分,郡主提着一个篮子来了,篮子里装的是冰镇过的绿豆百合莲子羹。

郡主将篮子放下,分别给李知涯和黑子盛了一碗,然后拿起石桌上李知涯写的条陈,仔细看了起来。

“知涯哥哥,你写的是什么?”郡主好奇的问道。

“我想把临安府的流民都收拢起来,先写个条陈,写完后递给胡大尹看看。”李知涯吃着绿豆羹说道。收拢流民说起来简单,但要真要将所有细处都写出来,还是件很繁琐的事,幸好李知涯上辈子见识过那个组织能力超高的政府救灾,靠着回忆也能写个七七八八。

“此事甚大,估计胡大尹也做不了主,恐怕要诸位相公点头才行。”郡主虽是女儿身,但出身在王府的她还是拥有比普通人更高的见识。

“所以啊,不仅提出问题,更要解决问题,要替相公们把这些细节都想清楚了,再把好处都写上,他们才愿意去做。”李知涯放下碗,拿起自己写完的一张纸,又在上面改了几处,皱起了眉头。内容倒是完整,就是自己写的这字,真的拿不出手啊。

“知涯哥哥可曾遇到难处了?”

“我这个字和稚童一般,拿不出手啊!”李知涯无奈的回答。

“这有何难,我帮知涯哥哥誊抄一遍便是。”郡主主动请缨,李知涯和黑子听到此话都十分开心。

“这是好主意,走,去书房”李知涯几下收拢好桌上的纸张,拉着郡主就往楼上书房而去。

郡主何曾被男子拉过手,羞的满脸通红,到了书房,李知涯见郡主脸上的红晕,暗想我这书房很热吗?等下得让人送两块冰来。

李知涯将所有细则仔细检查了一遍,然后将修改好之后的条陈交给郡主,郡主则按照李知涯的要求仔细誊抄起来。两个人就这样在书房里待了一下午,也只抄写了一部分。接下来的两日,郡主天天来到李知涯处,帮他誊抄。黑子也放了两天假,整天和它的教众混在一起。

这天下午,郡主终于把这份修改了好几遍的条陈抄完了,她转了转有些酸胀的手腕,叫了一声:“知涯哥哥”,见没有得到回应,她回头一看,李知涯歪着头在沙发上睡着了。

郡主静静地看着李知涯,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一个小捕快,虽然有些小聪明,但在郡主眼里也不过如此。那天她被赵惊耀骚扰,李知涯挡在她身前,从此,这个男子的样子就落在了她的心里。虽然他现在还只是一个正八品,但是在郡主心里,李知涯是个有大本事又温暖的人。只是他是捕快出身,虽有官身,但父亲会同意吗?

正在郡主胡思乱想的时候,李知涯醒了,郡主赶紧把目光挪到一旁,说道:“知涯哥哥,我抄完了”。李知涯揉了揉眼睛,拿过来一看,好漂亮的簪花小楷啊。

胡德修在內衙和赵明琦两个人长吁短叹。

“明琦啊,你说这事如何是好,这么多人,我怎么处理的过来啊!”朝中也不知道哪位小人作怪,今日朝议,殿中侍御史上奏说,城内外充斥流民,极大的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唯恐流民生变,望朝廷及时处理。几个相公便让临安府妥善安置。胡德修觉得很冤,有两浙安抚使司,转运使司,各地还有这么多府,州,县,怎么这流民就都让临安府一府解决呢。

“胡大尹,既然各位相公发话了,这事难办但也得办啊!”赵明琦也觉得很棘手,现在临安城中就有不下五万流民。作为二把手,胡德修把事情办砸了,他赵明琦也落不得好。

“依下官所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