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穷人过活艰难。
有个好东家,那家里的下人,尤其是家生子,日子过得往往要比外面还惬意呢!
不过邓桐的想法就很单纯了:东家一家都是好人,我就跟定这个东家了,我一定得报答东家的恩情。
初二柱两口子哪见识过这些,急着解释“这,这也不是钱不钱的事儿。”
还是常嬷嬷出来给他们解了围,“先让孩子们进屋歇息会儿。有事儿啊,等小春她们回来再说。”
邓桐这才赶紧招呼着自家婆娘,把行李都搬下来。
喊着孩子们跟主家打了招呼。
杨氏招呼着孩子们去吃点心,孩子们开始有点怯怯的,但是见这里的主人态度这么和蔼,也就放开了一些。
杨氏看见这几个黑小子就暗自发笑,不光长相,还有这吃东西啊,真个是随了他们爹,哈哈~
行李们搬进厢房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其实也没多少东西,无非就是自家的铺盖,换洗的衣物什么的。
邓桐一点儿也不歇息,赶着马车又去了田里。
还叮嘱了媳妇:“可要有点眼力劲,帮着东家做活。”
“哎!不用你说,俺知道的。”这个邓大嫂一看就是个爽利人,倒是很对杨氏的性子。
只见她抄起扫帚来就帮着扫院子。
杨氏忙拦着,“你刚来,领着孩子们歇息一下,这些活儿慢慢做就行。”
“太太,俺不累的,俺在家做惯了。铁锁,你去把东家那些草料们晒一晒。扁担,去给东家打水。石墩,你来接娘的这把扫帚,去扫地,俺看东家这有些衣服泡着了,俺去给洗一洗。水缸,你就不要四处乱跑了,你病刚好,随在娘身边。”
眼瞅着邓大嫂把孩子们支的溜溜转,杨氏简直有点头晕眼花。
常嬷嬷不禁笑了,这真是乡下人自有的直爽啊。
挺好,挺好!
这来之前,邓桐夫妻俩已经互相洗脑洗彻底了:这次咱去了,就得实心实意,把东家的活儿当成自己的活儿去干,反正咱生是初家的人,死是初家的鬼!
邓大嫂来了,果然就立马投入进这个家。
常嬷嬷和杨氏也都无语了,二人只得坐在旁边,一边做着手上的活,一边和牛氏聊天,“邓大嫂,听你这口音,不是咱本县人呐。”
“嗯,俺是从山那边很远的地方来的,俺们那边闹饥荒,家里人都活不下去了,只能四散讨活路去。路上阿姐生病去了,俺一路讨饭来到这儿。走到那牛角村的时候啊,实在是走不动了,饿晕在了村子边上。桐哥把俺捡回家,一碗稀饭救了俺一命。”邓大嫂讲起自己的经历,杨氏和常嬷嬷跟着唏嘘,唉~也是个可怜人啊。
“后来啊,俺就说,留在这儿不走了,和桐哥过日子!”邓大嫂站起身来哗啦哗啦把衣服漂洗干净,使劲抖一抖搭在晾衣绳上。
邓大嫂讲起来还有点怪不好意思呢,哈哈。
杨氏竖起大拇指头夸她,“邓大嫂,还是你有眼光。我觉得邓大哥是个厚道人,对待你们准是不赖。”
牛氏不好意思的微微笑,“嗯,他倒是个心疼人的。”
“唉~就是俺上辈子作孽的呀!”邓大嫂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俺是一年生一个,只会生那么些个小子。桐哥回去告诉俺,东家有三个又漂亮又聪明的姑娘,今年还要再添个小少爷,你说俺个眼热的哟,咋老天爷就不匀着来,给俺一个姑娘呢?”
“哈哈哈哈~”常嬷嬷和杨氏笑的前仰后合,这个邓大嫂可真是个妙人。
“娘~”小秋在大门外就听见杨氏的笑声,圆乎乎的丸子一般,迈着小短腿,跑进来。
小夏紧随其后,小姐俩刚从桃花园里出来。
一进大门,迎头碰上邓铁锁正在卖力的翻晒草料。
哈!邓叔一家来啦!
邓家几人看见小姐俩儿,纷纷打招呼。
牛氏快步上前,握住小夏的手,“哎呦,二姑娘,你可真是神医呀!俺家小四多亏了有你呀。”
小夏看着邓婶身后探出的小脑瓜,“邓水缸!你好了吗?”
邓水缸眨巴着眼。
牛氏一把拽出他来,“快见过二姑娘,就是二姑娘救了你!”
小夏上前,双手捧住邓水缸的脸,“告诉姐姐,你今年几岁了?”
“四岁。”那男孩儿清晰的回答出。
小夏的心彻底放下了。
哈!这一世有了一个聪明的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