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我的1999 > 第1405章 中芯

第1405章 中芯

能将出现40~50%的浪费。

另外,随着青州、蓉城厂建成,我们09年底的设备折旧费将突破10亿美元。

种种不利叠加,明年我们的亏损恐怕会突破150亿华夏币,甚至更高。

如果没有新资金注入。

原计划把青州厂扩充到月20万/片,12英寸,45NM晶圆的计划将不得不束之高阁。”

众人把目光集中到徐良身上,这么大的资金缺口,这里能拍板决定的只有他。

迎着所有人的眼神,徐良微笑道。

“计划既然订好了,那就按照计划来。

资金的事情,我来解决。

对了,老张。

国家对芯片这种高精尖产业是有扶持计划的,该申请就申请。

多跑两趟也无所谓,不求拿多少钱。

能解决我们的研发支出也是好的。”

张如京点了点头。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享受国家‘核高基专项’补贴,以及魔都市政府提供的‘张江专项资金’补贴。

加起来有10亿华夏币左右。”

2008年,中国尚未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俗称“大基金”。

该基金成立于2014年。

现在国家对芯片产业的支持主要通过2006年开始的,‘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补贴。

俗称‘核高基专项’。

国家不富裕,提供的资金不多。

每年只有20-30亿元。?2?8\看?书/网, ?更′新*最¢快/

分到各家企业头上的就更少了。

虽然不多,但加上当地政府提供的补贴,也能解决不少资金缺口。

朝张如京点了点头后,徐良开口道:

“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虽然对各行各业,尤其是芯片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重了中芯国际的财务负担。

但这也给了我们追赶,甚至超越台积电的机会。

所以原计划的新厂建设计划,要不打折扣的继续执行。

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仅不能缩减,还要继续追加。

我们要抓住这场经济危机带来的机会,绝地反击,争取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追上台积电。”

既然三星能做到的事,没理由他徐良有钱有人(梁猛松),基础条件更好的条件下做不到。

……

开完会,吃过午餐后,徐良带着张如京在锦园中散步。

虽然现在已经是深冬,但匠心独运的仿江南园林式的布局,依然别有一番风光。

“闹中取静,古色古香,占地又颇为广阔。

徐总选了一个好地方啊。”张如京赞道。

“哈哈,这里还是‘世界风情园’的时候就打下了一定基础。

推倒重建太可惜。

索性就保留下来,再加以重新设计,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周围那些仿照各国风格建设的庄园也是这样?”

徐良点了点头。

“90年代,华夏流行主题公园建设热潮,市政府也需要政绩,大家一拍即合。从南到北,一窝蜂的上马。

结果98经济危机一来,大部分都倒闭了。”

“利润使人变得盲目。”张如京感慨道。

徐良附和着点了点头。

“孟松还好吗?”

他问的是昆仑工业集团,负责‘昆仑半导体’的梁猛松。

“他现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克12英寸,32纳米工艺制程。”

张如京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抹忧色。

“中芯已经攻克了12英寸,45nm工艺制程,还担心梁猛松?”

当初中芯和昆仑半导体因为对彼此技术路线产生矛盾。

中芯想脚踏实地,65纳米、45纳米、32纳米,这样不断攀升。

但梁猛松希望直接跳过45纳米,研发32纳米工艺制程。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原本计划中两家的整合计划,不得不暂时终止。

在徐良的居中调和下,双方打赌。

如果中芯的12英寸45纳米工艺研发成功一年后,梁猛松仍然没有攻克12英寸32纳米工艺,那么就有中芯整合昆仑半导体。

反之,则由昆仑半导体整合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