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青萝山庄,得到婢女禀报的李青萝已经在正厅等着了,见他过来,立刻上前把许宣掰过来掰过去,见他无恙才松了一口气。
“先前听说你被洪水围困在徐州,真是担心死我了,还好没事儿。诶,这小女孩是怎么回事儿?”李青萝这才注意到许宣腿边的许仙。
“洪水里救的,她家里就剩她一个了,我就给带回来了,正好可以陪着语嫣一起长大。我在徐州还救了不少孤儿,我打算一起赡养他们。”李青萝怀里的王语嫣看着许仙,对这个小姐姐充满好奇,两人大眼瞪小眼,颇有意思。
“既然你打定主意了,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现在的李青萝足以堪称大宋女首富,仙人醉和白糖的价格堪称奢侈品,十分受富人欢迎。不过店铺里也有制作白糖剩下的颜色泛黄的糖,黄糖和凡人醉价格就比较平民了。
许宣打算在所有有醉仙楼的城市都办一所孤儿院,毕竟以后产业扩张需要很多人手,亲自养大的孩子总比外人值得信任。
十月份,收到师父金台来信,王安石的大儿子病死。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拨离间,此前王安石就多次请辞,这一次,官家终于答应,让他出任江南签判。至此,王安石变法已经名存实亡。
宋朝也是奇怪,一般打输了割地赔款也就罢了,它居然打赢了也赔款,如澶渊之盟,不败而败,不胜而胜;甚至不打仗也能割地赔款,如司马光上台后归还西夏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吴堡等寨。真是软弱无能到骨子里了。
不知不觉到了除夕,王语嫣已经会走路了,时常跟在许仙后面,“姐姐,姐姐”叫着,而许仙又喜欢跟着许宣,抱着他的腿不撒手,所以时常能看到两个小丫头一左一右,一人一条腿抱着许宣。
李青萝对此颇为吃醋,自己的闺女居然不粘着自己粘着别人。许宣只能无奈笑笑。
夜晚,两大两小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烟花,两个小家伙不时地发出“哇”的惊呼声,引人发笑,许宣感到十分满足。
元丰元年也就是1078年,王安石隐居江宁,许宣时常经江宁过徐州,去拜访王安石和苏轼。
许宣还出资,帮苏轼在徐州建了一座百尺高的楼,就靠着醉仙楼,名之为黄楼。九月初九,黄楼落成,苏轼是由衷的欢喜,亲自手书苏辙《黄楼赋》,刻之于石,以垂久远。
十一月又作《放鹤亭记》以记去年的大水。
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徐州人民挥泪送别苏轼。
路过苏州时,许宣早已等候多时,并在苏州的醉仙楼为他设宴。
“世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去湖州,祝你一路顺风!晚辈先干为敬!”许宣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贤侄,多谢赠言,后会有期。”苏轼也一饮而尽,两人虽差了十几岁,却如忘年交一般相谈甚欢,苏轼这些年也受够了官场那一套潜规则。
第二天一早,许宣在城外目送苏轼南下。
有时候,人不在朝堂,却免不了有心人迫害,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不知凡几。
王安石的辞官隐退算是保守派的阶段性胜利,而苏轼也曾明确反对新法,颇得朝野信任,其文才又高,很可能是继王安石之后新一轮的领军人物。
澹台伟作为朝堂上的实权人物,自王安石出相以来就与之争斗不休,还曾多次派人暗杀王安石,都被金台救下。
如今王安石隐退,他的目标便放在了声名鹊起的苏轼身上,尤其他知徐州时,虽世间不久,但成绩斐然,颇得官家喜爱,这更是为澹台伟所不容。
于是苏轼到了湖州不久,一篇联名奏折呈上了宋神宗的御案上。
此时,皇宫内苑文华殿,幽静而安详,御案上那盏金龙盘绕的瓜型水晶灯漫出淡黄的光晕,投在宋神宗神态凝重的脸上,显得憔悴而疲惫。
此奏章是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之四人联名奏本湖州知州苏轼,谓其以诗文讥切时事,攻击朝廷。罪证是别人为他所刻的一部诗集《元丰读添苏子瞻学士钱塘全册》。
看到这里,神宗的眉头越来越紧,呼吸也急促起来,特别是看到“苏东坡在《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中竟明目张胆地直书‘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非造反而何?”
“反了,反了!”神宗拍案而起。吓得站在门旁的小太监赶忙垂下头,连眼睛也闭上了。
神宗推开盘龙交椅,在殿中来回踱步,从内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