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从十环开始的武侠 > 第18章 乌台诗案4

第18章 乌台诗案4

州衙大堂,苏轼照旧官带在身,升堂问事,与往日别无两样。两班衙役却神情肃然,脸上满含不平之气,都气鼓鼓地紧抿着嘴角,吓得上堂诉讼之民不寒而栗。诉讼之民特多,有兄弟要求析产的;有邻里争水相殴的;有妓女要求从良的……

苏轼口问手批,不一会就断了十余案。殿下看审的百姓啧啧称赞。

这时,衙役将一个文弱秀才推到堂下。只见那秀才长衫破烂,鞋袜不整,跪在地上,簌簌发抖,口里迭迭连声告饶。

原来这秀才冒充苏轼之名,在街上卖假画。

苏轼觉得新奇,命人将书画送上。他展开画轴,见是几轴山水画,通体墨色渲畅,气韵生动,笔力也十分遒劲老辣,整幅画面的格调也颇高。

再仔细审视落款,用笔,都和自己的风格十分相似,显然是临摹自己的手笔。

苏轼颇感惊奇,让他站起身来。在苏轼看来,这秀才的书画均属上品,又为何要冒充自己。

围观百姓的心都揪紧了,人赃俱在,不知这穷秀才如何回答。

秀才抬起头来辩解,直言这世道买书画的人,大多不懂书画。他们买的往往只是名声。小人之名,犬马不知;即使画得再好,书得再绝,也无人问津。而大人之名,妇孺皆知。为了糊口,方才冒用苏轼之名。

苏轼沉思片刻,左手捋着飘过脐下的长髯,右手落笔如风雨,不一会,就给几幅书画上全题了款,并郑重其事地一一盖上章。随后他将这些书画仍然还给秀才。

秀才恍如从梦中惊醒,展开书面一看,上面题着苏轼称赞他的词句,还一一盖了大印。双眼不禁涌出感激的热泪重新跪下,想说几句感恩的话,但哽咽住了。

苏轼将他扶起,赞赏他的画自成一格,不亚名师,希望以后能见到属于他自己的作品。

秀才感激涕零,嚎啕大哭,挤出了人群。纵使有人出高价买他手中盖了章的画,他也直言不卖,再也不卖了。

见他远去,堂下众人唏嘘不已,这时又有一人挤出人群,此人矮胖而敦实,一张倒大的蛤蟆脸,二只凸出的青蛙眼,面皮黝黑而粗糙,极像蛤蟆的皮。他脱去上衣,光裸上身,扑地窜到堂上,伏着,刚好背对着苏轼,大喊大叫,让苏轼也赐他墨宝!如若不然就是偏心不公。

苏轼问:“书于何处?”

这人道:“书于背上。”

堂下尽皆哗然,差役大喝,让他滚出公堂。

苏轼心想此人如此无赖,恐怕来者不善。

堂下人群骚动起来,又有个声音嚎叫道“身为父母官,理当一视同仁,为何不题?”

喊这话的人细而高,像根竹杆插在人群之中,十分醒目。可更多的人却骂那无赖,要求差役赶他下堂。一时,堂上堂下闹腾起来。

此时隐在堂顶上的时鸽和金烈已经感到情况危急,仔细分辨,到场的高手依次有:

隐于人群的蛤蟆王黄锋、魍魉鬼李冲;

藏于右廊角落的独角龙、铁扇阴箭;

躲于墙后的大嗔秃驴。

只是未曾见到皇甫老贼。

这时,堂下惊堂木重重一击,苏轼瞪大双眼,怒喝一声,惊得堂上堂下瞬时鸦雀无声。

苏轼问他要自己的墨宝何用。

伏在地上的黄锋直言:“苏大才子,名闻天下,人人仰慕。今有幸相求, 甚是自然,何谓有理、无理之说。”

“承蒙厚爱,可书于背上,如何欣赏呢?莫不是你背后长了眼睛?”苏轼伶俐回复,堂上一片哄笑。

黄锋突地沉下脸来,又嘿嘿冷笑一声,不客气地说: “我背后虽未长眼,但已看出你大祸临头。”

苏轼忍他不得,命衙役将他拿下。左右两边应声闪出,两位差役,扑向黄锋。

突然,伏着的黄锋双掌撑地,果真如同蛤蟆一般腾空而起,两腿好似毒蛇,迅疾地朝两位差役的太阳穴啄去。

堂下百姓一齐惊呼,看来两位差役必死无疑了。

可是,就在两只足尖离差役太阳穴二寸光景,突兀地垂了下来,黄锋的身子跌落在地上,瘫坐着,两眼惊异地望着自己的足尖——两枚铜钱已穿透薄底夜行靴的靴帮,不偏不移地插在他的脚背上。

他想撑起身子,可两条腿却如两条木棍,一时失去了知觉。

众看客莫名其妙,却未瞒过大嗔和尚。

他喃喃连声:“阿弥陀佛。”

随着两掌一挥,一股灼人的热浪向金台许宣站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