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府上,哭声未绝。
苏夫人已知道相公这次是因诗而遇祸,她怕家中的诗稿再引来更重的灾难,以防万一,命家人将苏轼的所有诗稿、文牍搬到院中,点上火,一焚了之。
“且慢。”许宣阻拦道,“伯母,世伯乃是当世文豪,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若是付之一炬,不止是文坛的损失,更是天下人的损失。不如交给我来处置吧。”
许宣将地上的诗稿、文牍收拢整理好,正欲带走,突然一声大喝:“站住,把诗稿交出来。”
转头望去,一名青年人走了进来,掏出官府文书,沉下脸,冷冷地答道:“我是御史台干办,把罪证诗稿交出来。”
“你说是罪证就是?我若说不是呢?你想要?那就看看你有什么本事吧。”许宣面露嘲讽,掏出一把铁扇,唰的一下展开,轻轻摇动。
“这...这...这...”罗然一看这铁扇,顿时话都说不利索了:“这扇子你是哪来的?你到底是何人?”
“我是何人?看来那个老头是你爹,不过现在我拿着你爹的扇子,我自然就是你爹咯。”说着扇子一收,便迈步向他冲去。
这罗然年纪青青,功夫比他爹差远了,他爹都被许宣一掌拍死了,他又能如何翻天?
许宣手持扇子当做短棍用,脚踩凌波微步,他还未反应过来,就被一扇子点戳在胸口,他立刻口吐鲜血,踉跄倒退。许宣并不想众目睽睽之下强杀官差,所以便任其逃脱了,他用轻功远远追在后头。
罗然在前头跑,惊骇这人年纪轻轻武功高的不可思议,一门心思逃跑,并未察觉许宣一直跟在他后头。
他一直往太湖边跑,想去和皇甫遵汇合,只不过还未到湖边,许宣远远一掌拍出,罗然并未察觉,只觉后背一股巨力传来便已没了知觉。
解决了罗然,将他丢进太湖中,许宣又回去湖州苏府去将苏夫人等一应事宜安顿好,然后才去追苏轼。
许宣来到太湖边,本想坐船追赶苏轼他们,可是现在太湖上风高浪急,船家不愿出船。直到第二天天亮风浪小了才有船家出船。
出了太湖,沿着京杭运河,许宣一路注意河面的船只。皇甫遵他们坐的官方的大船,比许宣的小船快多了,好在并不是日夜不停。
终于,在运河重镇永城追到了他们,奇怪的是许宣只看到了时鸽一人。
见到许宣,时鸽仿佛见到了救命稻草,急冲冲的说:“快,苏大人被少林寺的人掳走了,快随我一起去少林寺。”
“少林寺?这又是怎么回事?苏大人怎么会被少林寺掳走?”
说起这个,时鸽感觉难以张口,许宣再三追问,才吞吞吐吐:“那天你师父师娘去苏州帮一位故人打擂去了,就只有我和金烈陪着苏大人。正巧我们到了永城,就住在驿站。晚上苏大人情绪很好,说要到街上逛逛,我们拗不过他,只好陪他一起逛街。苏大人博古通今,还说了很多永城的故事。
我们逛到了很晚才驿站,正巧驿站门口有一位老伯卖馄饨,苏大人就让我去买了4碗馄饨,谁承想,吃完了以后我们就昏昏沉沉睡过去了。
隐约中只看到3位道姑和4个和尚在打斗,应是那道姑没斗过和尚,苏大人才被和尚捉了去。我们醒了以后桌上只留两张纸条,一张纸条写着 欲救苏轼,需上少林。另一张写着 十天内请金台上山救苏轼。十天一过,就来收尸吧!”
“少林寺怎么会掺和这事?”许宣皱眉。
“恐怕跟大嗔和尚有关系,现在少林寺由玄慈方丈大弟子慧觉和尚主持,而大嗔和尚正是慧觉禅师的师弟,这大嗔和尚又和澹台伟有密切关系。”时鸽解释。
“我师父他们呢?”
“金台兄弟去了武当山请凌云道长下山相助;云凤妹子去了应天府,去请软骨手杨凡速速前来助战;金烈兄上金陵找林大侠,请他老人家出山……”
“既然大嗔和尚是针对我师父的,苏大人暂时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事不宜迟,我们先走。”
二人一路疾行日夜兼行,第三天就到了登封。站在城头,翘首望去,远处高峰插云,陡峭绝壁,正是名闻天下的中岳嵩山。
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少林寺就在少室山的山谷之中。太室山下,也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中岳庙,历代帝王上太室祭天,都驻驿此庙,因此修建的极其宏伟壮丽。自中岳庙到少林禅寺,还有二十余里山路。
到了中岳庙中,见到了先一步回来的金台,陈霞也一同在此,另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