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王府内,李世民得知杜如晦从老君观回来,立即召集几位亲信谋臣在议事厅等候。
根据下人的回报,杜如晦竟然将车马再次带回秦王府,李世民心中充满焦虑,担心出现了什么变故。他在议事厅门口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着杜如晦的回来。
终于看到杜如晦归来,李世民快步迎了上去,急切地询问:“杜如晦,怎么回事?有什么变故吗?为什么又将车马带回来了?”
杜如晦看到李世民和其他谋臣的焦急神情,知道他们误会了,赶紧解释道:“殿下误会了,事情虽然有些波折,但最终还算圆满。甚至还有意外的收获。至于门外的车马,是另有隐情。”
两人进入议事厅,听到厅中有人笑骂:“老杜啊,你这家伙,好事被你抢走了。我们都被你搞得提心吊胆,你却还在卖关子,真是让人想揍你。”
说话的人相对杜如晦稍显年轻,面貌瘦削,但气势不凡。他正是杜如晦的好友,秦王府的智囊之一,名为于志宁。
感受到整个房间灼热的目光,杜如晦明白应该收敛了,于是开始讲述此行的经过。
当他提到袁天纲答应加入秦王府时,李世民高兴地大声赞叹,其他谋臣也点头表示满意。袁天纲的加入无疑为他们的胜利增加了几分筹码。
然而,当杜如晦讲到成济提出的条件时,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大家开始思考:为什么成济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这样的条件?在即将获得富贵的时刻,他为何要制造麻烦?
李世民内心充满了各种情绪,他不知道是应该责备成济不懂事,还是期待他胸怀大志。其他谋臣中,有些人对此事感到困惑不解,但也有人了解成济并知道他绝不会如此肤浅。于志宁便是其中之一。
“告诉我,事情进展如何,你有什么反应?虽然你是奉命去的,但你也代表了秦王府,你应该有当场决定的权力。你没有没有回答就回来了,是吗?” 李世民对杜如晦说着话,戏谑地调侃他。
杜如晦摇摇头,轻笑道:“王爷开玩笑,我岂能让秦王府的脸面在外面玷污?尤其是当着一个小子的面。王爷或许不知道,那会儿,那小子竟然向我发起了挑衅。” 。他说的就是那句话——如果我没有权力决定,他就会去找有权力决定的人,他的嚣张气焰是相当可观的,虽然我脾气很好,但他却把我的脸给整了。气得满脸通红。”
说到这里,杜如晦不禁有些尴尬,微微低下了头。
在场的同事们哈哈大笑,享受着难得的机会看到秦王府的兵家们受到挑战。看来,这个青年绝非普通人。
李世民继续道:“杜如晦,这小子是不是吓到你了?据公主说,他是个很爱钱的人,钱一旦进了他的口袋,他就不会轻易放过。我相信他此举是只是一种刁难,很可能是想用言语来激怒公主,表现出小孩子的脾气。”
杜如晦道:“幸好我灵机一动,明白了他的真实意图,不然的话,他的计划说不定就得逞了。我注意到他和他师兄的感情很深厚,考虑到如果我们能拿下成济,那么袁天纲应该没有任何理由加入其他势力,而且,这也有助于树立秦王府值得信赖的声誉。当我看到那少年眼中的狡黠之色时,我突然发现他在玩一个巧妙的游戏。我很生气,但除此之外,我也不禁佩服他的智慧,没想到他才十四岁,就智胜了我。即使没有袁天纲的推荐,我也会先认可他的。他无疑是值得的。那一万五千金币,所以我答应了他的条件。”
于志宁开玩笑道:“哈哈哈,老方,你就别想给自己披上一层金外衣了,你的智商连小孩子的计谋都比不上?你差点被骗了,还不以为耻,现在就被骗了。”在这里炫耀自己的经历,你这个年纪还真缺乏羞耻心。”
房间里充满了笑声,李世民出面制止了方和杜之间的友好戏谑。他又问道:“这么看来,我们虽然没有直接招揽袁天纲,但情况也不错,‘一石二鸟’这句话倒是很贴切。杜如晦,你辛苦了。不过,你为什么要带回这么多财富?”
“这是此行的意外收获,殿下请您看一下。”杜如晦拿出随身携带的三字经,递给了李世民。
当这句话与李世民的目光相遇时,房间里充满了尖锐的吸气声。呈现在他面前的不是想象中的儒家经典,而是散发着铁血气息的人物。一时间,李世民仿佛回到了残酷的战场。
屋里其他人一脸不解,唯有杜如晦明白。知道李世民对书法有鉴赏力,又擅长工细行书,他预料到了新字体所带来的震撼。
李世民想起自己对书法的喜爱,定了定神,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