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浅谈系列之二浅谈大明十六帝 > 第1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第1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他是一个真正的草根皇帝。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国封建王朝后,中国历史上共出现二位极有影响的草根皇帝,另一位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但他至少还做过亭长,也算是个小吏吧。而朱元璋呢,真可谓赤脚地皮光,一无所有,他不但做过小和尚而且还以放牛流浪讨饭为生,所以连新中国的创立者毛泽东同志也高度评价他:“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那么他是怎样坐上皇帝宝座的呢?下面来谈谈大明的第一位传奇皇帝朱元璋。

公元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一个贫农家庭,公元1398年6月24日驾崩,寿长七十一岁,公元1368年登基为帝,在位三十一年。他父亲朱世珍,祖居泗州盱眙。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三代赤贫,拖欠巨额税款债务,只能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给地主做佃户以求温饱。朱元璋字国瑞小名朱重八朱兴宗,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又无钱无地埋葬,幸亏邻居刘继祖可怜同情他而给了块坟地,才把三人草草入土安葬。朱元璋和他二哥大嫂侄儿被迫分道扬镳,各自逃生。他孤苦无依,很小就给地主放牛以求温饱,后来灾害频发牛也都死了。他走投无路,投奔了当地高彬老和尚主持的皇觉寺为僧,每日打扫庭院上香敲鼓烧饭洗衣。但干了两个月左右,寺里粮食因为连年饥荒难以为继,寺庙主持只得遣散众僧。朱元璋也只能离乡背井为游坊僧人,四处流浪讨些剩饭残羹度日。三年的流亡生活他先后到达安徽合肥河南信阳及汝州陈州鹿邑亳州等地,积累了生活经验铸就了坚毅的性格。

公元1352年24岁时,听从好友汤和来信劝说,参加濠州郭子兴的红巾军。汤和是他发小,曾经和朱元璋等四五个孩子一起给地主放牛。据传有一次一头牛被狼扑倒咬死了,大家都很惊慌,不知如何回去向地主交待。小小的朱元璋却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拣了柴火把牛割碎烤熟,大伙狼吞虎咽吃了个饱。然后他把牛头装到后山大石缝里,又把牛尾装在前山的小石缝里。接着赶了其余的牛回地主家,地主发觉少了一头牛,就来责问。朱元璋低着头说,那头牛自个儿跑进山里去了,死活不肯回家,我们也没有办法,不信你去看。地主哪里肯信,于是一起去看,到山前果真看到牛的头尾穿山而过,地主问,牛还活吗?朱元璋歪着小脑袋说:“当然活啦,不信我拍牛头它还叫呢”,果不其然,朱元璋一拍牛头,就听“哞哞”几声牛叫,还摇了摇尾巴。地主无奈只得罢了,这当然只是传说而已,当不得真。

朱元璋投军后,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深得郭子兴的好感和重用,还把养女马氏嫁给他为妻。马氏即传说中的大脚马皇后,她父亲马公是郭子兴生死之交,因杀人避仇逃亡他乡,临行将爱女托付郭子兴,后来客死异乡,留下孤女,郭子兴收为养女甚为钟爱。他发觉朱元璋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招为女婿把养女嫁于朱元璋为妻。马氏全名马秀英,凤阳宿州今安徽宿州人,生于公元1332年病逝于1382年,享年五十一岁。1352年二十岁嫁朱元璋为妻,婚后感情深厚,并且从此成为朱元璋的贤内助。他俩还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和定远孤儿沐英为义子,后来又收养了二十多个义子。马氏养父郭子兴于同年即公元1352年在安徽定远起兵,响应江淮地区刘福通的红巾军起义,并攻下濠州自称元帅。后来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并参加了明教,后来成为一个首领。明教最初为巴比伦的摩尼创立,它劝人向善,以造成光明的世界,因此有明教之称。传入中国后,又与道教佛教白莲教混合,尊汉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为教祖,成为农民起义的号召和旗帜。元朝末期,白莲教教徒韩山童刘福通还打着明教旗帜起义造反,朱元璋利用明教取得政权后,就以“明”为国号。但他称帝后又采纳李善长建议,下诏严禁白莲教及明教,真是有过河拆桥的味道吧。

当时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原,残酷压迫人民,蒙元统治者把百姓分为四等,称汉人为贱民属最低等。可以随意打骂,蒙古人甚至无故杀死汉人,只需赔一头牛羊即可了事,从而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揭竿而起,他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方士珍也在江南浙江造反起义。郭子兴聚众攻下濠州,成为当地白莲教明教首领。一时起义队伍风起云涌势不可挡。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并且还经验丰富粗通文墨,深得郭子兴赏识并委以重任。之后,朱元璋带领心腹徐达汤和等攻破定远横涧山元军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