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浅谈系列之二浅谈大明十六帝 > 第3章 明成祖朱棣

第3章 明成祖朱棣

朱棣于公元1402年登基即位,史称明成祖,他是大明第三位皇帝。他生于公元1360年死于1424年,活了六十五年,十六岁时与魏国公中山王徐达的女儿成婚,徐氏即后来的仁孝皇后。朱棣四十三岁时为帝,坐了二十三年皇位。他上位后,将忠于建文帝的诸臣如黄子澄齐泰都杀死并族诛,并把对于反对他最为坚决的建文帝大臣铁铉割下耳鼻,砍碎身体,又是剥皮又下油锅。还把他们的女眷们罚为官妓,实行惨无人道的转营,即每人轮流送往军营,日夜遭受几十个兵丁轮流强奸凌辱,直至摧残至死,并下旨把她们的尸体喂狗,真是暴戾无比,残忍不减当年的秦始皇嬴政。

朱棣知道方孝儒是著名理学家宋濂的得意门生,有名望的鸿儒。进城前谋臣姚广孝跪地求他:“方孝儒是个才学出众的人,他一定不肯屈服,你杀了他天下读书种子就没有了,你千万别杀他”。朱棣点头答应。登基后,他妄图拉拢方孝儒为己所用,就从牢里放出并让他写自己的即位诏书来装点门面。不料,只见方孝儒身穿孝服痛哭流涕,还破口大骂朱棣,挥笔写下:“燕王篡位”四个大字。朱棣强压怒火走下皇位,到他跟前说:“朕是效法周公辅成王而已”。方问:“成王何在”?朱曰:“自焚死”。方问:“何不立成王子”?朱答:“尚年幼,国需长君”。方步步紧逼又问:“何不立成王弟”?于是朱棣忍无可忍,恼羞成怒说道:“此乃朕家事,尔无需过问,即刻起草诏书,不得有误,不然灭你九族”。方毫无畏惧掷笔于地,正气凛然回道:“要我写诏书,休想!灭我十族又如何”?!朱棣竟然灭绝人性,还真的杀死方家十族即自身父母、出嫁姑母、出嫁姐妹、出嫁女儿、外祖父、外祖母、姨妈、岳父、岳母、第十族为门生朋友。朱棣登基第八天,就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下,让方孝儒目睹诛杀其十族,共计八百多口人的悲惨场景。最后杀方孝儒时遭他谩骂不止,朱棣命人将其嘴割裂至两耳再割下舌头,随后凌迟处死即千刀万剐而亡,呜乎,何其惨兮!何其毒兮!如此兽性大发,枉披了一张人皮。据传方孝儒幼子方德宗,正在宁海,得谪尉魏泽藏匿,后入松江岛屿,织网捕鱼隐姓埋名,这才幸免于难, 得以延续方氏血脉。

朱棣登基后,做了几件大事,首先是派人四处寻找侄子朱允玟的下落,他先让心腹大臣胡瀅在国内名山大川四处搜索多年,却一无所获。同时派遣心腹三宝太监郑和,率领数千艘高大楼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第一次是公元1405年,第七次是1430年,那已经是明宣宗朱瞻基当政的时候了,最远到达非洲南端莫桑比克海峡。明里是宣示国威彰显国力,威服四海交流八方,暗里是探查朱允玟的踪迹。相比之下,到公元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才在西班牙女王的支持派遣下,率领三艘百吨帆船出航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比郑和航海足足晚了八十七年。

另一件事是上位第二年,即公元1403年,他命令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使用三千多人耗时四年才完成。辑入图书八千余种,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仅目录就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3.7亿字,内容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地理等。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到公元1557年嘉靖帝时期,南京皇宫中发生大火,收藏文渊阁原稿本被烧毁,只剩正本藏于北京,嘉靖帝命人重抄副本,于是有了二套永乐大典。但经过明清二朝,不断有人监守自盗,以及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抢掠,《永乐大典》余册从此散落世界各地约四百册,还全是手抄副本,无一正本,与之相匹敌的是另一部煌煌巨著《四库全书》。公元1772年清朝乾隆皇帝命大学士纪昀为总纂官,集中了七千余学问渊博的士子学者参与修订,花时十年才编写完成的规模最大的丛书。其收书3503种,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称《四库全书》。共有七部,现存四部,藏于北京甘肃浙江和台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化遗产,无价珍宝。

明成祖朱棣还于公元1420年从南京迁都北京,公元1368年大元帅徐达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后朱棣受封燕王,在北平设立王府俗称燕京,是朱棣的根据地,亦为龙兴发祥之地,公元1421年他回故地并正式迁都北平后改称北京,还美其名为“天子戍边”,虽然做作可笑,但却意义重大。因为重心北移,极大地加强了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实力,利于当代造福于后世。

回头再说靖难之役,战事初起时,朱棣亲率轻骑袭击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