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生于公元1398年死于1435年,是朱高炽嫡长子,活了三十八年,在位十二年, 号长春真人, 十三岁被立为皇太孙, 公元1425年继位。 他登基后重用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蹇义,英国公张辅巡抚于谦周忱等,放弃父亲迁都南京的计划,仍以北京为帝都。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忠臣良士, 后来还辅佐宣宗的儿子明英宗。而于谦到英宗时代力挽狂澜, 扶大厦于既倒, 保住大明江山,成为名传千古的救时宰相,此刻还只是一个地方巡抚而已。
据传朱瞻基出生时,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其父朱元璋把一个象征无上权力的玉圭赐给他,并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梦醒孙子朱瞻基就降生了,朱棣非常高兴地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于是特别疼爱,长大了一直带在身边,还册立为皇太孙。几次出征蒙古,不是让他随军出征就是让他留守京师北京,而朱瞻基对他祖父朱棣的感情也远胜于其父朱高炽。
朱瞻基上位第二年即公元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于是宣宗帝亲征,用重兵包围汉王封地乐安。朱高煦知道,螳臂难以挡车,于是出城投降,后来还是被杀。接着,宣宗帝乘胜,移师赵王封地彰德,将与汉王狼狈为奸的朱高燧一举拿下。平定了两位叔父的叛乱之后,接着又打赢了与瓦剌鞑靼的战争,让大明朝的威严得到恢复,边疆得以稳固。
朱高煦生于公元1380年, 死于1426年。因靖难之役立有战功,被父亲朱棣封为汉王。但他为了夺取皇太子之位, 迟迟不肯前往汉地任职, 后被朱棣发觉其图谋不轨, 便发配他到山东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县安置。公元1426年, 北京发生大地震, 朱高煦趁机在乐安起兵造反, 后被宣宗亲征而投降, 押回京城囚禁。宣宗几次去獄中看他, 有一次朱高煦竟用脚将好心看他的宣宗帝绊倒, 跌了一个狗啃泥。宣宗起身大怒, 即刻 命令几个大力士用大铜缸将朱高煦扣住, 然后用木炭堆满铜缸周围放火燃燒, 就这样, 叔父朱高煦被侄子皇帝朱瞻基活活焚烧而死。另一叔父朱高燧五十岁时忽发急病而亡, 亦有说是吃了有毒食物才得急病, 內幕如何不得而知。
明宣帝朱瞻基当政后,提倡少奢成俭,惜财勤政的治国理念,大力推行文化教育,修建故宫天坛。他精通绘画,是一个高水平的画家。考古学家曾挖掘出他不少作品如壶中富贵图等。他还和南宋末期的大权臣奸相贾似道一样,也酷爱斗蛐蛐,经常接触用有毒的倭源白水铅打造的装蛐蛐的宣德炉罐子,以至身体慢性中毒,导致贫血,神经功能失调及肾损伤。他在文化艺术上有着丰硕的成果,既不好色亦不沉迷丹药。并且还废除官妓制度,查封妓院严厉打击贪污腐化。但他却又重用宦官,完全熟视无睹他曾祖父朱元璋的告诫。朱元璋建立明朝初年,就曾经立有规矩在皇宫门口竖有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到他爷爷朱棣就开始重用三宝太监郑和,后又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全由宫中宠信之太监掌权,肆意横行的机构。朱瞻基还在宫中开办内书堂,让太监读书认字,替皇上批复大臣奏章,从而开启宦官之乱的潘多拉魔盒。后来他又放松对北方瓦剌的警惕,任由它统一壮大,以致遗害自己的儿子朱祁镇,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他寿命不长,据说他临死前几年,身体逐渐虚弱,且病情十分奇怪,背部出现疙瘩,痛症十分神秘,御医全不知病因而束手无策。后世认为可能中了某种毒药,这就和他的宣德炉有关,亦有人认为家属遗传病缺乏长寿基因有关。总之明宣宗朱瞻基中年早亡,他死后传位给太子朱祁镇,这就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庙号明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