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和高兴回娘家分享了喜讯。
本就是农闲时节,书记周从发早已走在前列,大胆试行“包干到组”,村里也没有了热火朝天“干集体”的气氛。
连知青点都撤销了,仅留下几个无聊的八卦供一些闲人们反复品味。
成玉和高兴带回来的消息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让村里的各个角落都炸开了锅。
前几天还在说沾上知青的人没有好下场,现在口风都转了,说还得是成玉那样有本事的人,才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就算去了城里,也能凭自己的本事在婆家站稳脚跟,不被欺负。像高小丽那样的,可怜是可怜,但也只能怪自己不行。
高小丽已经彻底疯了,每天从村头走到村尾,嘴里不知道嘀嘀咕咕在说什么。只要有人跟她对视,她便停下来说个没完。大多数时间是平静的,偶尔不知道说到什么环节,就突然愤怒起来。
烈日炎炎下,只有这个疯子和小孩子不怕热。小孩子跟着她后面捉弄她,拿石头扔她,她就转过身用很大的声音吓他们。而这种恐吓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瞬的,小孩子们散开后又会马上跟上来。
成玉的眼睛被这样的场景刺痛了,她想帮高小丽,可是除了给她一块糕点、一块西瓜,她实在无能为力。
“小玉啊,妈现在想起来还后怕,你说当初要是高兴走了一去不回,你是不是就跟高小丽一样了?”
成玉面对她妈这样的问题,虽然心里想着自己绝不会,但一旦说出来,就是对高小丽的一种伤害,她选择了回避。
“妈,瞧您!老是担心这、担心那,连不发生的事,都要假设了再去担心。”
“那你告诉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改掉这毛病呢?”
成母能感觉出来,女儿这次回来,又跟上次有了一些不同,具体是哪里不同,她也说不上来。
而她这个当妈的,却丝毫没变,担心大儿子大儿媳没有自己的孩子怎么办,担心二儿子二儿媳又怀了一个,已经完全不搭理他们和大孙子了又怎么办。
成玉的大哥大嫂自从觉得自己在妹妹这里受了“窝囊气”之后,终于下定决心领养了一个弃婴。
听她妈说,是一个漂亮的女娃娃。夫妻两人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只是,大哥对他们好像更冷漠了,应该是怪父母什么忙都没帮上吧。
成玉听她妈说这话,知道是在委婉地提醒她拒绝大哥,也让大哥迁怒了她爸妈,但并不搭话。
刘阿梅又怀孕了,已经有三四个月,本来以为家里又能添丁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可成玉察觉到家里的氛围很不对劲。
现在刘阿梅几乎完全不搭理老两口,甚至连她自己亲生的儿子都极少搭理。小家伙晃晃悠悠走到她跟前,她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成玉又听她妈说,每次刘阿梅看到成玉她爸逗弄孩子,那白眼恨不得翻到天上去。
听着自己至亲的这些人的事,成玉感到虽然生活都好像有了变化,可时间好像又没对他们做出任何改变。
让她妈这样一个操了一辈子心的老妇人停止操心,似乎是一种奢望,她仍旧没有办法,只有倾听,最后以一声叹息作为结局。
为了无辜的孩子,成玉决定找她二哥二嫂谈一谈。
“二哥二嫂,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孩子是你们亲生的呀!他还那么小,你们怎么忍心不理他?”
“你还是去问爸,他是怎么想的吧?”成仁不咸不淡的一句话,让成玉气结。
“要是爸能说得通,我还会来找你们吗?但是,你们不能因为爸的顽固,就惩罚自己的孩子吧?”
成仁蹲在屋檐下,低垂着脑袋,成玉感到再说下去,她二哥又要哭了。
刘阿梅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平静地说:“成玉,你现在也是个知识份子,你真觉得错在我们?你看看你爸,刚吃完饭,这会儿已经把孩子带出去玩了,生怕我们跟他抢似的。他更过分的时候你是没看到,下地干活都带着孩子!这不是当我们死了吗?”
说着竟委屈地流下泪来。
以前的刘阿梅何曾有过这样的一面,成玉不知道的是,村里人都笑话她一个那样泼辣的主儿硬是被她公爹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二嫂,你别这样。爸那边我也说了他,但是……”成玉感到茫然,虽然曾经恨极了刘阿梅,但此刻又觉得她也真是可怜,硬着头皮继续道,“不管怎么说,为了孩子,我还是要多管闲事说几句,孩子不是跟你们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