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郭康又拿出一叠早就备好的情报,递给太后。
李静姝的事迹,太后肯定有所耳闻,但很多细节不知道。
快速翻看后,哪怕以太后的阅历,也不免瞠目结舌,就这份传奇的经历,哪怕男子也没这等能为吧?
“这些,都是属实,未曾夸大?”
太后的神情,难掩惊色。
“不错,都是论证过的,有些还是儿臣亲见。”
太后掩卷沉思,她需要消化,或许真如那些突厥人说的,天女神一般。
这等人物,假如出生在异族,那对于大周,绝对是致命的威胁。
“皇上,就算你想授予她实职,百官绝对会刁难。”
太后心里已经接受了这无双国士了,抛开性别不谈,的确称得上是能托孤的重臣。
“儿臣并无打算授她实职的打算。”
太后闻言,一脸懵逼:“既如此,你待如何安排她辅佐烈儿。”
皇帝微微一笑:“朕打算以皇后之尊礼聘她。”
!
太后一瞬间瞪大了眼睛,她立马回想起选秀的事,皇帝这是还没死心?
郭康看到太后的表情,就猜到母亲的心思了,不由哭笑不得:“母后,儿臣并非出于女色的心思。况且,儿臣如今的状况,根本无心于此。”
“皇后之尊,能让她借用皇权威严,如此才能与百官抗衡。烈儿托庇于她名下,也有母子的关系,观其对待继子女的态度可知,只要她认下,根本不用担忧后续。”
太后缓缓放松了身心,觉得在理。
“原来皇上是做这个打算。”
她摩挲着手指,一边思索,一边轻轻点头:“这位置的确非常适合,再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既避开了实职之争,又具备大义名分。”
“烈儿成人后,又能名正言顺地收回她的权柄,加上她个人的能力手腕,守护烈儿长大,应是没问题。”
皇帝点点头:“儿臣正是如此设想,母后英明。”
太后叹了一口气:“前朝有门阀世家之患,本朝儒家趁势而起,如今也有尾大不掉之势,的确不可不防。”
郭康点点头:“的确。这些儒士,最擅抱团,结党营私,偏偏治国又离不开他们。”
说到这里,郭康又想起和李静姝交流的治国思想,愈发觉得必须趁早打压才行,否则越到后期,后代皇帝可能会越发受制。
“皇上既然心有成算,本宫自当全力支持。”
太后终于松口,面对皇位的交接,一切有利的因素都必须利用起来。
郭康连忙躬身:“母后英明。”
从慈宁宫出来后,黄伴伴手上捧着一份懿旨。
郭康立马召见了众臣,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把打算说出来,反而给这些大臣出了一个难题。
“众卿,且议一议郡君的功劳,当如何封赏吧。”
庾澄等人闻言,不免纠结万分。
听闻皇帝平安归来后,所有人都会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郡君的封赏。
之前的封赏,一直都是不公正的,根本无法酬算郡君的千古功绩,但好在用高品级给糊弄过去了。
这高品级就像个驴粪蛋,虽然内在不咋样,但表面光鲜啊,舆论方面算是给遮掩过去了。
可人家品级都快封顶了,这次又是泼天的功绩。
凭一己之力,保下北征数十万主力部队,没让突厥趁机肆虐整个北方的边疆,这里挽回的人口、财货、士气等方面的损失,无法估量。
再单骑救回皇帝,那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消灭了一系列恐怖巨大的连锁反应和内忧外患。
一句力挽狂澜于不倒,通天柱、架海紫金梁等修饰词用上,不算溢美。
再如果用虚职忽悠,恐怕会引起全体将士们的不满、全天下的舆论。
这咋整?难不成得开个口子,让女人也分去男人的权柄?
这先例一开,可不得了啊,谁同意,谁就会挨百官暗地里的唾骂。
郭康居高临下,心里头冷哼一声,对于这些所谓的重臣,越发反感。
这些人气度胸襟加在一起,都比不上那个女人的一个脚趾头,他们还好意思站在这太极殿。
“庾卿,可有所得?”
皇帝直接点名。
庾澄虽然还没想好这个问题,但作为儒士,他们都掌握了一项绝技:踢皮球。
“回皇上,正所谓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