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梭号开足马力,尽可能稳定身形,继续沿着45°向上斜飞,企图冲出海面,以降低温度。
在这个速度下,几百米的距离犹如隔世,在龙梭号腾空出水的一瞬间,李磊一阵轻松,终于逃了出来,然后再重重砸在海面上,这里的温度并不高,已经离火山爆发点数公里之外了。
章锴检查了龙梭号的状态,因为火山树枝的撞击,波浪形背部的多个传感器都失去作用,包括雷达和摄像头,当然摄像头已经全部海底高温高压下损毁,对外观察只能采取量子扫描的方式。
成像显示,不远处的海面正在冒火,高达数百米,还没有停止的迹象,整个海面波浪高达百米,这里还不是安全的场所,必须找个海湾躲避,而且在激烈的碰撞中,驾驶员李磊过于专注驾驶,导致脖子扭伤,只能由章锴替代驾驶。
根据测算,离海参崴基地较近,于是龙梭号再次潜入海水中,借助火山喷发的冲击波,加速向北驶去。
在距离海参崴200公里的时候,和基地联系上,原来,为了躲避海啸,基地全部成员都躲入了水下航母中,躲入海底沟壑,紧紧抓牢海床!
借助龙梭号的动力和灵巧,章锴他们成功和航母对接,也进入了航母中休息,李磊的伤势也在航母中得到了处理。
和老师、师姐久别重逢,当然非常开心,再加上这次任务虽然惊险,也基本上完成探测科考任务。
师姐已经结婚,丈夫是军方人士,正在其他地方执行任务,但是他们有个女儿已经两岁多,让师姐带在身边,扎着一对小辫子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对章锴这群客人充满了好奇。
师姐设计的航母非常有趣,12艘舰艇竖立在水中形成一个圆,用走廊连通,这已经知道,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航母外围有一座防护盾,将航母封闭在港湾之中,躲过了所有海啸冲击。
根据师姐介绍,这防护盾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云城天顶材料,正六边形的超高强度金属瓦片,每条边背面都有个挂扣,边与边之间通过挂扣相互扣紧,可以组成任何形状。
而和云城材料不同的是,这些瓦片都是用超高强度合金制成,内部是蜂窝结构,不仅仅强度高,而且可以吸能抗冲击,还而且隔热性能也非常好。
更有趣的是,每片瓦片自己都有动力,可以通过给蜂巢注水或者排水来实现沉浮,通过排水来游动,可以在水面上自主搭桥,也可以在水下自主筑城,就像一支支工蚁负责团队协作完成各种想要的形状,甚至可以临时组成一个潜水艇进入水下探索,当然在天梭号面前,不值一提。
在航母航行的时候,这些瓦片就挂在航母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尾巴,跟随航母到哪里,他们就去哪里,动力来自于航母圆圈中心的核动力电池,其实整个航母的动力都来自于这里。
师姐将这种瓦片取名忍者神龟,确实也很像,六角形的龟背下还有六个爪以及一套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每一个瓦片都是一艘小小的水中无人艇,而且是潜航、半潜航全能型选手。
在比较平坦的地面,这些小乌龟还可以自己爬行,自主搭桥、搭梯子、搭机场。
章锴看了啧啧称奇,这么来说,如果航母浮出水面,这些小海龟就可以自己搭出一个简易机场,或者搭出一条上码头的跳板,人一步踏出航母,小海龟自动向前延伸,铺开一条康庄大道。
航母成了一个活动的基地,在恶劣的条件下躲入海沟,气象条件转好的时候回到陆地。
章锴这次带回来许多样本,最重要的是类似锴金的样本,必须送回总部研究!
还有黏在舱体外的超级水母的生物组织,以及古船残骸的瓷片也有一些碎屑被机械臂压在舱背上带了回来,可以一并送回研究。
其他影像资料分析,科考日志的整理和研究,以及舱体的修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任务就留给师姐了。
龙梭号成员组就地解散,除了李磊已经直接送回云城做进一步康复治疗,其他的人在整理好各种资料后各回各家,放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