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救民,平冤案,杀贪官,墨玖安在南阳名声大噪,她的事迹也早已传回京中,京中百姓无不称赞,民间甚至开始流传“拜睿玥,得昭雪”的俗谚。a?精.?#武¢$?小&说?网]× *`[首?$发%
墨玖安的离间计由京中的容长洲继续替她执行。
而今,墨玖安等人也该启程回京了。
五更天的平南城,东方才泛起鱼肚白,街道上却早已站满了人。
墨玖安出府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指尖一颤。
从府门到城门,乌压压的人群沿着街道两侧静立如林,在她出现的一刹那,如同被劲风压过的麦浪,齐刷刷跪地俯首。
晨光中,数不清的人群蜷缩着身躯跪拜,墨玖安喉头微动,素来沉静的眸子不禁泛起一层水光。
她从未想过刚熬过水患的百姓会在凌晨自发聚集,只为送别她这个公主。
他们衣襟上还带着补丁,有些妇人怀里抱着熟睡的孩童。
整个街道安安静静,没有一丝喧嚣,只有成千上万道目光如虔诚的香火,缠绕在她绣着凤羽的裙摆上。
“殿下”
容北书在身侧轻声提醒,久久沉默的墨玖安闭了闭眼,才终于迈出回京的那一步。
马车缓缓驶过大街时,墨玖安掀起车窗帘子。
她的目光落在街边跪拜送别的百姓,喉间像堵了一团浸湿的棉絮,好不是滋味。
她想要的本就是民心。
是敬畏,是信仰,就像现在这样。
可真当看见白发老者将孙儿的头按向地面,看见年轻书生用衣袍下摆擦拭泪痕,她却觉胸腔里某种情绪翻涌。
那不是达成目的后的满足,而是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
一旁的容北书察觉到她情绪不对,温暖的掌心攀上她手腕。
他将她的手指从织锦中解救出来,在袖底与她十指相扣。
“人心似水,民动如烟”他说。
墨玖安明白,容北书在提醒她民心易得,也易失。
这些跪拜的百姓不会知道赈灾粮里掺了多少算计,不会明白冤案平反牵扯多少博弈,甚至不会知道,墨玖安也是为了打造名声而来到南阳,利用水患博得民心。
他们只会记得那柄斩落贪官头颅的尚方剑,在公堂上折射出的那道雪亮光芒。
从古至今,他们想要的很简单,那就是活下去。
像一个人一样活下去。
墨玖安帮南阳百姓实现了这个对上位者而言最为简单,却对百姓而言又极其困难的奢望,也因此成功获得了他们的敬仰。
纵观史书浩如烟海,又有哪位君王真的能让百姓吃上饭,穿上衣?
到底何时才真的能让天下没有冤案,百姓不愁过冬?
墨玖安不知道。
她只知道,若她坐上那个位置,她定会不遗余力还世界一个公平,不只是为女子搏得一片天地,也是为所有受压迫的弱者撑起一方青天。
出城之后,墨玖安叫停了马车。
她下车,望着南阳城门之内熙攘的人群,看着他们脸上的不舍,心中既欣慰又沉重。
这一个个真挚的面孔不过是这一隅的安宁,天下还有很多人在苦难中挣扎。
所幸的是,她不会忘记。
初心难守,可她偏要做那盏不灭的灯。
世道难改,可她偏要亲自打破所谓圣人名言: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既然圣人说女子不可为帝,那她便要亲自颠覆圣人之言,做这千古第一人,叫史书工笔不得不记下她的名字。¤+秒~_1章,?.节|小·?说#′o网?? ¥最$!±新)2章-节×更¥-=新{′快$??
不是以离经叛道的公主之骂名,而是以爱民如子的明君之盛名。
她要以铁腕肃清吏治,以仁政抚慰万民,让那些酸儒知道,女子临朝非但不会山河倾覆,反倒能开创比他们口中“圣主明君”更辉煌的盛世。
她要让天下人知道,帝王之尊,从来与男女无关,只与胸中韬略,肩上担当相连。
终有一日,史册翻过这一页,后人再读“女帝”二字时,不再以其女子之身份而妄加置喙,而是肃然起敬。
墨玖安仰首望天,忽觉胸中块垒尽消。
她唇角微扬,不是笑,而是对这所谓天命枷锁的轻蔑。
她深呼一口气,随即向送行的百姓拱手致意,不过轻轻颔首,不过分亲昵。
“恭送公主殿下!”
呼声骤起,人群再次跪伏于地。
夏风拂过她的鬓发,扬起几缕青丝。
她眸光微动,眼底似有烈焰灼灼,又似寒冰凛冽,而方才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