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灼华冷哼一声道:“还不算笨,却不知算不算得上聪明了。”
楼下大厅中大家都为博彩头使出浑身解数,梁珚也不例外,她倒不是为了那彩头,而是为了韩蓁蓁这个人。
制香限时一个时辰,不过才半个时辰的工夫,已有人陆续打好了香篆,梁珚这边还在不紧不慢地调整着香料的配比。
待见大部分人都已打好香篆放置在备好的香案之上,韩蓁蓁再次开口道:“评选还是老规矩,第一轮以篆形优美有新意、篆体饱满坚挺不松塌、厚薄均匀不缺损为胜,第一轮胜出者才能进入下一轮评选。”
品香会的香篆有一个规矩, 篆形必须为自创的,所以前来参加品香会的女子都会提前备好自己设计的香印,普通人家多为木质,少数世家贵族用铜来篆刻。
梁珚在前几天画了个彼岸花的图样拿给薛琂,本想着让他去找城中的木匠随便刻一个回来,没想到薛琂竟自己照着图样刻了个香印,工艺还不错。
梁珚将香印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没想到薛琂整日舞刀弄枪,竟还有此等手艺,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学的。”
梁珚将香印放在压好的香灰之上,一点点将调制好的香粉填满,再小心翼翼地起印。
待她这一套流程做完,刚好在一个时辰将满时,最后一个将香炉摆在了香案之上。
因为参赛者众多,所以第一轮的标准也定的严格,在一番评选下来后,香案之上所剩的香炉已寥寥无几。
梁珚虽自幼便遭家中变故,但即便到了唐家,唐伯父也没有疏忽对她的教管。从闺阁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到经史子集甚至兵法都有所涉猎。
因此香道于梁珚而言并非难事,毋庸置疑顺利地进入了第二轮。
第二轮为焚香品味,侍女按照顺序从第一炉开始点燃香粉,待一炉燃过,众人以手中山茶花为其投票,香味散去后,便开始点燃第二炉。
几炉香燃尽,就在众人为今年的品香会没有做出一款令人惊艳的合香而感到遗憾之时,侍女点燃了倒数第二炉香。
随着香云从青釉莲花炉中缓缓升起,缭绕缥缈,一股幽凉香气不断地冲击众人的嗅觉,冲散了刚刚升起的遗憾之感。
“这是什么香?闻起来很是特别。”
“终于有一款不俗之作了。”
“这炉香是谁制的呀?”
“这定是今日魁首了!”
就连韩蓁蓁都连连点头,能让如此傲气的韩家大小姐都点头承认的香,足见其已是个中翘楚。
慢慢地,这炉香下面竹篮中的山茶花越积越多。
待一炉香燃尽,香味渐渐散去,韩蓁蓁问道:“这炉香是出于哪位之手?可否前来与我等指点一二?”
这时从众人中站起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一袭鹅黄色淡雅襦裙衬托的娇颜明艳动人。
韩蓁蓁见那抹曼妙身影向自己走来,便朗声笑道:“我当是哪位高手,原来是礼部尹尚书家的千金。”
显然,尹茹月也对因自己制的这炉香而得到的众人夸赞颇为受用。来到韩蓁蓁身旁站定之时,骄傲之意依然溢于言表。
尹茹月先是对着众人欠身一礼,随即微笑道:“此香名为‘岁暮逢春’,乃是以院中梅树上的浮雪为引,配上烘干的梅肉、檀香、沉香,再辅以几种香药调制而成。其香味清冷幽凉,闻之可使人心静。”
闻此香名,韩蓁蓁眸中略显惊色,“此香据闻失传已久,不知尹小姐这香方是从何处得来?”
“也是无意间在一部香典古籍中偶然所得。”
“此香真乃世间仙品,一直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实物,今日有幸经尹姐姐之手闻得此香,确是解决了一大憾事。”韩蓁蓁说话间,面上喜色难掩。
见东道主都这样说了,下面开始有人起哄:“今天的魁首当是尹小姐吧!”
有人带头,便有人开始附和:
“是啊,此‘岁暮逢春’一出,还有谁能与之媲美?”
“我等真是甘拜下风。”
“对对对,后面那炉香都不用品了,还有谁能比得过尹小姐这炉‘岁暮逢春’!”
玉罗在一旁听了,气的眉头直皱,嘴里嘀嘀咕咕着:“她们怎么能这样!我们家姑娘制的香才是一等一的好,什么岁暮逢春,怎么跟我们姑娘的比!”
听了玉罗这一顿埋怨,梁珚在一旁笑:“好啦,不要抱怨啦,再看看情况。”
可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