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鸣问:“什么挺巧?”
秋盼答非所问:“你爷爷也在C市吗?”
“嗯,奶奶也在。”
“真好,我外公外婆都离世了。”
陆时鸣静了一瞬,缓缓开口:“我都是从小被我爷爷揍大的,明明是军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老旧的思想,说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揍不行。”
秋盼失笑:“大概是因为你是男孩子吧。”
“或许吧。”
勉强有了几分心照不宣,却无端引来一阵尴尬的沉默。陆时鸣试着转换话题:“所以你文章写的很好都是因为喜欢看书?”
这转话题的技术实在不怎么高明。
秋盼犹豫了下,还是认真的思考起来:“大概?”说完又笑了笑,“其实一开始看书是装的。”
陆时鸣挑了挑眉,显然被这个答案吸引住,凝神看着她,嘴角噙着一抹宠溺的笑容。
“因为……我妈妈很喜欢看书,于是我就经常装模作样的学她,因为渐渐意识到仅仅靠一张脸孔,已经愈来愈难吸引别人,所以喜欢在胸前装模作样抱一本又厚又大像吐司的书,专情地告诉别人我有多么喜欢啃它,有时候书面会印着什么英文字体,书名深奥难懂,以此来证明我不是没头脑。”
秋盼说到这里,颇有些不打自招的糗,笑了起来:“小时候哪看得懂这些文学作品,只识其字不知其意,慢慢地到后来就真的喜欢上看书,它能让我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以俯视者的姿态观察全局,陷入其中却又无比清醒,一点点的剖析别人的人生,从而获得经验。”
“所以读文学和读小说是不一样?”
秋盼想了想,摇头。“两种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东西,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比?”
“怎么说?小说比文学作品Low?”
“那倒也不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会更宽广一些,会表达一些更为深层次的东西,社会或国家,而像顾昭最喜欢那种言情小说,只是延续个人以及家庭的爱恨情仇,像是温柔生出的茧。作者们想要表达的东西不一样,每一本书都有作者创造它们存在的意义,没什么好比的。”
“那倒是很有意义了。”陆时鸣说。
文科生确实要比理科生会班门弄斧,连其讲究,身为理科生,他知道的并不多。
秋盼弯着嘴角:“确实很有意义啊,读一本书就像进入了作者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的人生,心里会有种复杂而又新颖的感觉,慢慢咀嚼着文字,试图感受书中人物的悲欢,就好像自己也经历了一遍那样的人生,那样丰富的生活现实中不能得到,或者说少有,所以我喜欢去书里找全。
“人类平均寿命不过百年,那些作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年一年老去,死去,可这些作为传承给后代的艺术能不朽,供一代又一代的人观赏阅读,因为他们的创作,而使后人能够了解过去的历史。”
陆时鸣笑起来,眼里浮出赞赏。
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偏见早已植入世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就,就连学校里也一直都是学理的人远远要超过学文的人,认为文科生不如理科生。
但就在刚才他深刻的认识到,坐在他面前这个女孩,能够轻松的妙语连珠,将常人很普通的一句话,抬上一个高阶层,一瞬间让其变得深刻而有意义,这是理科生做不到的,是文科生独有的魅力。
秋盼眨了眨眼睛,突然小声的问他:“你猜我人生中第一本启蒙书是什么?”
陆时鸣仔细猜了猜:“童话故事?”
秋盼摇摇头:“是红楼梦。”
陆时鸣并不意外这个答案,毕竟四大名著是很多人的心头好,但他依旧有些好奇:“为什么?”
“因为人心吧。”秋盼顿了顿:“也有可能因为它是我人生里的第一本书,所以有时候会导致我的世界观不太明亮,有些过于悲观了。”
“怎么说?”
“因为红楼梦不单单只是讲爱恨情仇啊,它还显示出一个旧制社会的统领,贾府是仕族大家,最后却落魄的不成样子,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而且里面的每一个人个性都不一样,完全是一个浓缩型社会。”
许多人提起红楼梦,大多数只是知道它是四大名著,看到那些繁文缛节,多数人就没了想探究的心思,脑海里的刻板印象无非都只是停留在名字层面——红楼一梦,情情爱爱而已,但看过它才知,远不止于此。
读书要细品,一字一句皆要反复斟酌,她喜欢读红楼梦,不仅仅